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背景

(二)意义

二、国内外主要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一、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界定

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二、开发区相关理论

(一)产业集群理论

(二)增长极理论

(三)区域创新理论

(四)中心-边缘理论

第三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总体发展概况

二、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分布

三、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投资方式

四、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定位

五、境外经贸合作区经验总结

(一)科学的园区定位及产业规划

(二)招商模式多元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两国政府一同推动共建合作区

六、中国与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贸易基础分析

(一)俄罗斯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基本情况

(二)埃及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基本情况

(三)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分析

(四)中国和埃及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五)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六)中国和埃及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四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双边贸易

(二)市场规模

(三)劳动力资源

(四)基础设施环境

(五)政治环境

二、回归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回归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

三、计量结果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问题

(一)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整体布局缺乏顶层设计

(二)境外经贸合作区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特色不突出

(三)境外经贸合作区内缺乏国际人才,投资收益回报慢

二、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鼓励企业寻求新机遇,充分利用东道国劳动力优势

(二)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协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融合开发区所在地特色,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四)鼓励企业进行跨文化培训,实现本土经营

(五)打造跨国人才培养平台,提高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出口受挫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种崭新的对外投资方式,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起着积极的作用。境外经贸合作区现已成为我国企业抱团“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并与“一带一路”战略相承接,上升为我国重要战略。到2017年底为止,在44个国家在建已有一定成效的9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额达306.9亿美元。其中有75个合作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2个国家,投资额达254.5亿美元(占总的合作区投资的82.9%)。本文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理论和指导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开发区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概况和在地区分布、投资方式、产业定位的特点及发展的经验总结,并通过分析我国与其中园区最多的俄罗斯、时间最长的埃及两国之间的产品贸易,深入的介绍园区产业定位的意义,以便更进一步深入探索两国间的贸易情况对合作区选择建立的影响。然后利用2007-2016年54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市场规模、劳动力、基础设施、政府行为等面板数据进行Logit分析,找出影响合作区选择国家建立的影响因素。
  最后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证的结果及现在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建议。本研究认为,应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劳动力等优势,对东道国全面了解,融合当地发展特色,打造跨国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和激发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潜力,实现我国和东道国的互利共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