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勒县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转变研究
【6h】

疏勒县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转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1.导 言

1.1选题背景

1.2文献综述

1.3现有研究的不足

1.4创新之处

1.5田野点与调查对象的选择

2.巴仁乡打工妹外出务工的社会背景

2.1流出地的推力

2.2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

本章小结

3.巴仁乡打工妹群体的特征

3.1年龄结构

3.2文化程度

3.3行业及职业分布

3.4地域分布

3.5外出务工时间

3.6外出务工途径

3.7经济收入

本章小结

4.巴仁乡打工妹外出务工的效应

4.1经济效应

4.2自身的变化

本章小结

5.巴仁乡群众对打工妹的看法

5.1村干部或党员的态度

5.2辈份高的年长者们的态度

5.3家庭贫困的农民的态度

5.4未婚男性的态度

5.5其他人的态度

本章小结

6.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家庭地位转变

6.1社会角色的变化

6.2巴仁乡打工妹的家庭地位的转变

本章小结

7.巴仁乡打工妹所面临的困难和她们的心声

7.1面临的困难

7.2她们的心声

本章小结

8.建议对策

8.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转变观念

8.2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并搭建女性劳动力转变平台

8.3加大打工妹在就地转变的力度

8.4改变巴仁乡产业结构

8.5鼓励挖掘农业就业空间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疏勒县巴仁乡打工妹为个案,运用劳动力转移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通过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转变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性别理论在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开始深入探究。至今,社会性别问题已不仅仅是女权主义运动关注的主要问题,而且是至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中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主要对巴仁乡男女两性关系中谁占着社会资源的支配地位,谁处于从属地位,外出务工对巴仁乡的男女两性关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巴仁乡群众对女性外出务工和社会角色地位转变持什么样的态度,巴仁乡打工妹对自身变化的期待等几个方面进行田野调查,并进一步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的这一转变对巴仁乡传统文化的影响。
  本文中的劳动力转变指的是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巴仁乡打工妹离开自己生活的农村,到大城市从事非农行业。在维吾尔传统农村社会里,女性通向社会的大门紧紧关闭,女性操持家务,从属于丈夫,“家庭妇女”是她们唯一能承担的社会角色。当前,维吾尔族农村社会,外出打工不再仅仅是男人的事情,农村女性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维吾尔族农村女性或多或少、主动或是被动的走向城市,迈出了到经济发达地区当打工妹的步伐。外出务工,使一部分农村维吾尔族女性不再需要承担无报酬的家务劳动,参加有现金报酬的工业生产或者其他非农职业中,从私人领域转而参与公共领域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父权制家庭控制和支配,对于男性的经济依赖程度开始降低。她们的“家庭主妇”角色开始转换成了“准职业女性”的角色,从只关注家庭到开始关注外部世界,“靠丈夫养”的传统观念已有改变,她们开始树立强烈的独立意识,开始拥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她们将接受的新文化、新观念带回家乡,从而推动了家乡落后面貌的改变;她们把外出打工的薪水汇给家乡,支持了家乡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家乡就业结构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巴仁乡打工妹通过外出务工得来的是自主性权力,而不是控制性权力,她们还是生活在一个以父系、父居和父子关系为主的父权制家庭,男性仍然是社会资源支配权的拥有者。
  本论文将城镇化与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地位转变问题紧密结合,以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转变为主线,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官方统计资料,对巴仁乡打工妹的家庭资源的支配权、家庭主要事务的参与权、以及对家庭经济地位自我评价等几方面做一个详细的、系统的田野调查。找出外出务工经验对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家庭地位的影响,并对经济因素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这一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结论。此外,引导和促进巴仁乡打工妹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地流动,为开创新疆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此论文除导言和总结部分外,总包括7章内容:
  第一章:巴仁乡打工妹外出务工的社会背景,主要写了逐步缩小的巴仁乡农业就业空间、城镇化给巴仁乡农民所带来的困境、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巴仁乡政府政策等流出地的推力和经济收入、开阔眼界、提供学习技艺的机会、提供就业机会等流入地的拉力。
  第二章:巴仁乡打工妹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外出务工途径、外出务工时间、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等特征。
  第三章:打工妹给巴仁乡带来的增长家庭经济收入、有效拉动消费、积累建设资金等经济效应和打工妹的穿着打扮、话语行为、自信等方面自身的变化。
  第四章:巴仁乡的党员或村干部、辈份高的年长者、贫困农民、未婚男性等不同群体对女性外出务工这一事件的看法。
  第五章:围绕着巴仁乡打工妹挣脱了父权制家庭控制和支配,对于男性的经济依赖程度开始降低,她们的“家庭主妇”角色开始换成了“准职业女性”的角色等内容,分析了她们在整个家庭中地位的变化。
  第六章:巴仁乡打工妹所遇到的困难和她们的一些心声。
  第七章:对巴仁乡打工妹群体处于“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混乱状态,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