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决策模型与激励机制研究
【6h】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决策模型与激励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相关现状分析

2.1 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供应链决策模型

3.1 问题描述与变量定义

3.2 参与主体的利润模型

3.3 参与主体的最优决策

3.4 数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保兑仓模式下银行与物流企业静态激励机制

4.1 问题描述与变量定义

4.2 信息对称下的单周期静态激励模型

4.3 信息不对称下的单周期静态激励模型

4.4 数值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兑仓模式下银行与物流企业动态激励机制

5.1 问题描述与变量定义

5.2 信息对称下的多周期动态激励模型

5.3 信息不对称下的多周期动态激励模型

5.4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比较

5.5 数值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发地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情况。为纾解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我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做了诸多努力,但效果仍然不尽如意。而保兑仓融资是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保兑仓业务中需要物流企业的参与,虽然表面上保兑仓业务能够为物流企业创造更多增值服务,增加业务收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作为支撑型主体并非保兑仓融资业务的最大获益者却承担着货物的管理、运输、保管、估值等关键工作,而货物估值准确与否将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利润。所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银行对物流企业进行监督和激励以保障自己的收益。与此同时,目前理论上关于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物流企业激励问题的研究较少,无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
  本文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和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进行总结和分析。
  其次,在考虑制造商承担回购风险的时候,分析了保兑仓融资模式各参与主体中银行、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的利润模型,并在利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况下求解参与主体的最优决策,并探讨了供应链实现协调的条件,以及通过数值算例的分析验证模型推导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然后,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考虑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一期的情况下,从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个维度构建了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静态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并采用约束规划的求解方法,求解得到银行的最优激励合约决策和物流企业的努力程度。研究表明:单期静态模型下,信息对称时,银行倾向于采用固定报酬合约;信息不对称时,银行倾向于非固定合约,此时银行需支付代理费用。
  最后,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考虑银行与物流企业长期合作,且银行将依据物流企业上一期的努力程度调整当期激励系数时,分别构建了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动态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银行的最优激励合约决策和物流企业的努力程度。研究表明:信息对称下,银行不要调整激励系数,模型结果与单周期动态模型结果一致;信息不对称时,银行依据物流企业上一期行为调整当期的激励系数,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调整激励系数对银行更加有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