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6h】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妇联组织概况

一、妇联组织概述

二、角色定位和主要任务

三、基本职能

第二节 公共事务的基本理念

一、公共事务的内涵及类型

二、公共事务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事务对主体的要求及影响

四、妇联组织参与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界定

第三节 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

一、治理理念的内涵与目标

二、治理对主体的要求及影响

三、公共治理与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相关性

第三章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缘由

一、社会结构变化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础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条件

三、民间妇女组织兴起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推动力

第二节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组织优势

三、群众优势

四、工作优势

第三节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领域和基本途径

一、主要领域

二、基本途径

第四章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自身的局限性

一、双重角色定位带来的矛盾

二、组织体系层级制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工作机制的有限性

一、工作模式单一化、行政化,创新乏力

二、工作重心偏移,应对迟缓

第三节 队伍构成的“瓶颈”问题

一、专职妇女干部队伍

二、妇女代表

三、妇女工作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

第五章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对策

第一节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必须理顺的四大关系

一、妇联组织与执政党的关系

二、妇联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三、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关系

四、妇联组织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

第二节 明确组织定位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关键

一、组织定位

二、组织职能

三、组织体系

第三节 创新工作体系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根本途径

一、社会环境

二、参与渠道

三、工作机制

四、工作方式

第四节 加强队伍建设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力保障

一、配齐配强专职妇女干部,提高妇联干部社会工作能力

二、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妇女代表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妇女工作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强调“政府、公民个人、非政府组织共同成为公共服务管理的主体,在共同的目标下共享资源,相互作用,参与式地决定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共同承担公共事务治理的责任”的公共治理理念,为西方政府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也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单位制度的弱化以及民间组织的兴起,国家权力逐步由一种无限权力转化为有限权力,政府职能日益从“全能型”转变为“有效型”。而“小政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社会”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其存在与运作的社会背景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其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妇联组织因其在政治、组织、群众、工作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其组织自身的局限性、工作机制的有限性、队伍构成的“瓶颈”问题等原因,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认为应认真梳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四大关系,即:妇联组织与执政党、政府、民间妇女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明确组织定位、组织职能及组织架构为关键,以创新妇联组织在社会环境、参与渠道、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工作体系为根本途径,以加强专职妇女干部、妇女代表、妇女工作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有力保障的主要对策,有效实现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

著录项

  • 作者

    张燕华;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近;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妇女工作;
  • 关键词

    妇联组织; 社会公共事务; 治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