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空心羟基磷酸锌的制备及其载药特性研究
【6h】

纳米空心羟基磷酸锌的制备及其载药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无机纳米空心颗粒合成方法

1.2 无机纳米空心颗粒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1.3 羟基磷酸锌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2.2 实验器材和设备

2.3 表征手段

第三章 空心纳米羟基磷酸锌的合成

3.1 合成方法

3.2 pH值变化对产物的影响

3.3 温度变化对产物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心纳米羟基磷酸锌在载药方面的应用

4.1 纳米材料体外毒性评估

4.2 材料载药特性

4.3 载药药品体外细胞给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Zn(NO3)2和(NH4)2HPO4为反应物,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和反应条件的控制,以非模板的方式制备了具有空心结构的纳米羟基磷酸锌粉体。反应温度在20℃以下,pH值控制在8.5左右。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结果显示纳米羟基磷酸锌具有与传统磷酸锌材料截然不同的特殊的晶体结构特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证明了材料中羟基与磷酸根等官能团的存在。羟基磷酸锌纳米材料的尺寸及形貌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进行表征,其粒径为30-50 nm,具有空心结构颗粒的壁厚在7 nm左右。进一步用氮气吸脱附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空心结构,得到其孔径在28 nm左右。材料的化学组成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测定,产物的Zn/P摩尔比在1.7左右,与羟基磷灰石的Ca/P摩尔比(1.67)接近。纳米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估采用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正常细胞通过噻唑蓝(methyl-thiotetrazole(MTT))比色法证明了材料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利用该材料空腔作为抗癌药物阿霉素的载体拥有较高的载药量(﹥16 wt%)。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该载药系统能够有效地将药品载入细胞核内。研究表明羟基磷酸锌纳米空心颗粒作为药物载体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