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
【6h】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 论

一、选题理由及视角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文化保守主义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概念

二、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产生

一、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产生的世界背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二、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

三、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民族特性:道统意识

第三章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一、清末民初: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开端

二、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高涨

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成熟

第四章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特征

一、在“中西文化观”上,表现为“中体西用”

二、在“古今文化观”上,表现为“返本开新”

三、在政治变革立场上,表现为改良主义,反对激进主义

四、在道德实践中,表现为道德本体与宗教情怀

第五章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价

一、在学术方面,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试图建立起主体性的中国文化系统

二、在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试图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三、在文化冲突的认识上,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认同感,同时又对西方文化认识不足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是指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在批判西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系统文化思想。文化保守主义有两大理论基础: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而产生文化现象,是世界文化保守主义的一部分。从思想发生学的意义上讲,文化保守主义是现代化世界进程的产物,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生成从宏观上说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的结果;从中观上说,是原生内发性现代国家对外扩张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相冲突的结果:原生内发性现代国家对外扩张机制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产生的主动刺激因素,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产生的被动反应因素;从微观上说,是中国“道统”意识续统和传延的结果。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分为三个重要时期:清末民初: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开端(包括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康有为晚年思想和晚清“国粹主义”);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高涨(包括“东方文化思潮”和“学衡派”思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成熟(包括“中国本位文化论”和“现代新儒学”)。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有四个基本特征:在“中西文化观”上,表现为“中体西用”;在“古今文化观”上,表现为“返本开新”;在政治变革立场上,表现为改良主义,反对激进主义;在道德实践中,表现为道德本体与宗教情怀。 据此对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提出三点拙评:在学术方面,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试图建立起主体性的中国文化系统;在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试图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文化冲突的认识上,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认同感,同时又对西方文化认识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