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分子聚合物中的电子链间跃迁研究
【6h】

高分子聚合物中的电子链间跃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共轭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2有机共轭聚合物中的元激发

§1.2.1孤子

§1.2.2极化子和双极化子

§1.2.3激子和双激子

§1.3研究动机

参考文献:

第二章高分子聚合物中电子跃迁的理论模型

§2.1引言

§2.2模型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单电子跃迁

§3.1引言

§3.2在位能差对单电子跃迁的影响

§3.3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双电子跃迁

§4.1引言

§4.2双电子链间跃迁(Ⅰ)

§4.3双电子链间跃迁(Ⅱ)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总结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机共轭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既具有金属和半导体的电子性质,又具有聚合物的易加工、有柔性的机械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人们已经研制出各种各样的有机光电子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场效应管,光伏电池等。有机聚合物具有不同于传统半导体的特性。首先,有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它们大多具有准一维结构:其次,有机材料中存在着很强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电子态和晶格态两者相互影响.电荷的注入或光激发会诱导晶格发生畸变;反过来,晶格的变化又影响聚合物的结构。因此,聚合物中的载流子不再是传统的电子或空穴,而是电荷的自陷元激发,如孤子、极化子等准粒子。聚合物中的这些元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聚合物中的电荷输运,发光等物理性质,是人们理解聚合物特性的重要方面。 近20年来,基于聚合物材料研制成功的有机光电器件相继面世。如以聚对苯乙炔(PPV)族为发光材料合成的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已实用;塑料激光器、有机光伏电池、电化学发光电池及纯有机三极管也已研制成功;最近又有关于小分子ALq3作自旋极化输运材料的报道,从而开辟了有机自旋电子学这一新领域。有机光电器件的发展同时刺激了实验和理论工作者对聚合物等有机材料光电特性的广泛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聚合物等有机材料中光致载流子的产生与激子的形成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认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如何控制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对于提高有机光电器件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Su、Schrieffer和Heeger创立的SSH模型,用半经验的紧束缚方法研究了共轭聚合物聚乙炔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Bishop、Sun、Conwell、Xie等对SSH哈密顿进行了修正,研究了各种元激发以及其他们的某些动力学过程。这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但有助于对共轭聚合物中的微观物理世界的认识,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推动新型有机聚合物器件的研究和开发。 在本论文中我们在SSH模型基础上对哈密顿进行修正研究了共轭聚合物中元激发的某些新的特性并对元激发进行模拟。对于链内的光激发,其产物是链内激子或链内正负极化子。对于链间的光激发,即电子从一条链激发到另一条链上,其产物是电荷转移型激子或链间正负极化子,此时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产生。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链间耦合在位能差对链间电荷转移的影响,并发现链间耦合在位能差有利于链间电荷的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