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同法中的风险负担问题研究
【6h】

合同法中的风险负担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关于合同风险负担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风险的涵义

1.风险涵义的界定

2.风险的特征

(二)风险负担的法律意义

二、关于合同风险负担的立法模式及评价

(一)概述

(二)合同成立主义

(三)所有权主义

(四)交付主义

(五)小结

三、合同法分则中的风险负担制度研究

(一)买卖合同

1.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一般规则

2.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几种特殊形式

(二)租赁合同

(三)融资租赁合同

(四)承揽合同

(五)运输合同

(六)保管合同和仓储合同

(七)行纪合同

四、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

(一)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的关系

(二)履行迟延时的风险负担问题

1.债务人迟延履行

2.债权人迟延受领

(三)不完全履行时的风险负担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往往充满一系列不可规避的风险,一旦发生标的物的意外损毁、灭失,如何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分配这种损失,关系到当事人的根本利益,所以,制定合理的风险负担规则就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能否促进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达到鼓励交易,积累社会财富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对合同风险负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合同风险负担问题的基本理论。本部分对风险、风险负担的定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合同中的风险是指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造成的标的物的毁损、灭失。风险具有:发生在双务合同之中;不可归责性;带来利益损害等特征。接下来,对风险负担的涵义进行了探讨。所谓风险负担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事由而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应当由谁承担的民事法律制度。细论之,即是指当标的物发生意外毁损灭失带来实际损害时,由合同的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该损失以及相关不利后果。风险负担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风险负担的归属,即风险应由合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中的哪一方承担;二是负担风险的当事人应承担何种具体的法律效果。 第二部分:关于合同风险负担的立法模式及评价。风险负担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风险负担转移的时间点,即风险从何时起转移给何方当事人承担。本文将世界各国立法实践和学者们所提出的理论进行总结,得出合同风险转移大致有三种立法模式,即:合同成立主义、所有权主义和交付主义,并就各立法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做出评价。明确了风险负担规则的制度意义后,本文认为以交付主义作为风险负担的原则比较适宜。交付主义更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解决标的物所有与占有分离时的风险负担问题,同时也体现了风险负担的制度意义,即符合合同正义原则、并有利于促进交易效率,维护交易安全。 第三部分:将合同法分则之中关于风险负担问题具有探讨价值的典型合同一一列出,并对各类型合同中风险应如何分配作出较为详尽的分析。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采用的是交付主义,风险转移的时点为交付。对于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几种特殊形式,包括:路货买卖、不动产买卖、试用买卖、分期付款买卖、拍卖,探讨了这些情形下风险负担的特殊规则,对风险负担的一般适用规则做出了特别的解释。此外,对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和仓储合同,行纪合同等典型合同中风险的负担问题也做出了相关探讨。 第四部分:本部分主要探讨在存在违约行为的情况下发生了风险负担问题,该怎样处理。一般情况下,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互不影响。但有时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特殊的情况下,两种制度可以同时并用。本文将分履行迟延和不完全履行两种情况来探讨风险负担的问题,并提出本文的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