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脑动脉形态学改变与血清MMP-2、MMP-9、TIMP-1、VEGF的相关性研究
【6h】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脑动脉形态学改变与血清MMP-2、MMP-9、TIMP-1、VEGF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脑动脉血管造影(MRA)图像,探讨伴有和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脑动脉形态学差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脑血管再生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1)临床病人入组组成: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DMCI组)60名;单纯脑梗死组(CI组)60名;根据脑梗死灶直径分为腔隙性梗死组(腔梗:d≦1.5cm)和非腔隙性梗死组(非腔梗:1.5cm<d≦3cm)两个亚组。对照组(C组):健康体检者30名。
   (2)对所有入组患者行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选取脑动脉血管MRA标准下上位、前后位、左侧位原始图像。采用Adobe Photoshop cs4软件分析处理图像,进一步通过网格密度法统计脑动脉相对血管密度。
   (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入组人员发病1d、7d时血清中MMP-2、MMP-9、TIMP-1、VEGF的含量。
   (4)各项计数指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颅脑MRA标准下上位及前后位图像中全部血管方格数比较结果:DMCI组显著少于CI组,DMCI组、CI组均显著少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梗死时:下上位图像中DMCI组显著少于CI组,DMCI组、CI组均显著少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位图像中DMCI组、CI组及C组之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非腔隙性梗死时:两类图像中DMCI组与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CI组均显著少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下上位、前后位MRA图像血管方格数与糖尿病病程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00;r=0.683,p=0.007),与FBG、HbAlc均呈显著负相关(r=-0.802,p=0.000;r=-0.834,p=0.000。r=-0.731,p=0.010;r=-0.645,p=0.036)。左侧位图像全部血管方格数比较及非腔隙性梗死、腔隙性梗死分类比较时:DMCI组、CI组及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DMCI组图像血管方格数与糖尿病病程、FBG、HbAlc均无明显相关性。
   (2)血清MMP-2检测结果:发病1d、7d时DMCI组含量均高于CI组及C组(P<0.05),发病7d时DMCI组、CI组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1d时相应含量(P<0.05);腔梗时,DMCI组、CI组发病7d时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1d时含量(P<0.05);非腔梗时,DMCI组、CI组发病1d、7d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3)血清MMP-9及TIMP-1检测结果:发病1d、7d时DMCI组、CI组含量均高于C组(P<0.05);发病1d时DMCI组与CI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7d时DMCI组含量显著高于CI组含量(P<0.05);发病7d时DMCI组、CI组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1d时相应含量(P<0.05);腔梗时,DMCI组、CI组发病1d、7d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非腔梗时,DMCI组、CI组发病7d时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1d时含量(P<0.05)。
   (4)血清VEGF检测结果:发病1d时DMCI组含量与CI组无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C组(P<0.05);发病7d时DMCI组含量显著低于CI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C组(P<0.05);DMCI组、CI组及腔梗、非腔梗组发病7d时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1d时(P<0.05)。
   (5)各组发病1d时血清MMP-2、MMP-9、TIMP-1、VEGF水平与多个基础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DMCI组中,血清MMP-2、MMP-9、TIMP-1水平与FBG、HbAlc含量呈正相关;VEGF水平与FBG、HbAlc含量均呈负相关;与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CI组中,血清MMP-2、MMP-9、TIMP-1、VEGF水平与FBG、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伴有和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脑动脉形态学分布存在显著异常,MMP-2、MMP-9、TIMP-1及VEGF在脑梗死病人脑血管再生、侧支循环的形成及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