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
【6h】

农村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自杀未遂的研究现状

2、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

3、自杀意图

4、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5、研究目的

6、研究意义

第二章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访谈过程

4、样本量估计

5、调查工具

6、质量控制

7、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一般情况

2、基本信息

3、低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

4、中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

5、高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

6、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影响因素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问卷的质量评价

2、自杀未遂流行特征

3、自杀未遂行为特征

4、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1、自杀未遂行为特征

2、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影响因素

第六章 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1、前言1.1研究背景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WHO报道,在1950-1995年四十五年里,自杀率增加了60%,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877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是自杀者的10-20倍,即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就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是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蓄意终止自己生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的行为。一般来说,自杀可以分为三类:自杀死亡、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自杀死亡是指自发完成的、故意的行为后果,行为者本人完全了解或期望这一行为的致死性后果。自杀未遂即指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但该行动没有导致死亡的结局。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偶然或经常想到自杀,但没有采取或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为。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史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因素,Meta分析显示其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30-40倍,因而研究农村自杀未遂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杀未遂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躯体疾病、自杀家族史、自杀未遂史,以及一些生物学因素也都是自杀未遂的重要危险因素。自杀意图是指目标人结束自己生命这一愿望的强烈程度,是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杀意图量表(Suicide Intent Scale, SIS)是反映自杀行为者是否真的想死的一种量表,是Beck A.T.等人于1974年专为自杀未遂者设计的。通过了解自杀未遂行动前,当时和以后的相关方面评定有此企图时本人想死的心理意向。本研究是根据自杀意图量表得分,将自杀未遂者分为低自杀意图组、中自杀意图组和高自杀意图组,分别探讨各组自杀未遂者的自杀未遂特征和危险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杀未遂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2研究目的1.2.1对本次农村自杀未遂研究中所使用的各量表进行信度评价;1.2.2探讨农村低、中、高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人群的行为特征;1.2.3从一般人口学因素、社会家庭因素、个人精神心理因素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低、中、高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者的影响因素,将进入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1.3研究意义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的分布特征,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者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这对于农村地区自杀未遂的针对性预防、干预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农村地区人群自杀意图的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在山东省慢性病监测点的基础上随机选取山东省邹城、滕州、利津、莒南、宁阳、蓬莱六个县(市)作为调查点。调查所选六个县(市)所有乡镇,收集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发生自杀未遂行为的人群的资料。同时随机选取同年龄段、同性别、同居住地的农村居民作为自杀未遂的对照组纳入研究。共收集409对自杀未遂者及其正常对照者资料。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来探讨农村地区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者的危险因素。2.3研究工具2.3.1人口学资料:采用自制的人口学问卷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地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党团员、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家族自杀史,及自杀行为情况。2.3.2心理量表:包括自杀意图量表(Suicide Intent Scale, SIS)、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 LSIA)、社会支持量表(Duke Social Support Index, DSSI)、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冲动量表(Dickman Impulsivity Inventory, DⅡ)、简易应对技能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 TAI)、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 BHS)、2.3.3SCID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SCID),即DSM-W临床定式访谈,是临床精神科专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工具。3、研究结果3.1自杀未遂行为特征本研究共收集资料409对,其中男性自杀未遂者132例(32.3%),女性自杀未遂者277例(67.7%),男女性别之比为1:2.1;男性自杀未遂者平均年龄为46.88±13.81岁,女性自杀未遂者为42.48±12.86岁;选择本研究自杀行为发生在2010年的自杀未遂者(共322例),分析自杀行为的季节分布,结果为,自杀行为多发生在春季(89例,27.6%)、夏季(99例,30.7%)和秋季(86例,26.7%),冬季相对较少(48例,14.9%);有153例(37.4%)发生于12:01-18:00;多发生于自己家里或院子里(353例,86.3%);自杀方式多为服农药(344例,84.1%)。3.2不同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3.2.1低自杀意图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经历负性事件数目多(OR=3.844,95%CI:2.065-7.157)、绝望感强烈(OR=4.929,95%CI:1.941-12.515);另外还发现保护因素有社会支持量表得分高(OR=0.136,95%CI:0.045-0.412)。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为,负性事件数目×社会支持(OR=0.461,95%CI:0.279-0.760)、负性事件数目×绝望感(OR=5.963,95%CI:2.854-12.458)。3.2.2中自杀意图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经历负性事件数目多(OR=4.710,95%CI:2.075-10.688)、生活满意度得分高(OR=0.235,95%CI:0.082-0.674)、消极应对得分高(OR=3.729,95%CI:1.366-10.184)、绝望感得分高(OR=3.640,95%CI:1.428-9.280)。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为,绝望感×负性事件数目(OR=2.919,95%CI:1.898-4.487)、绝望感×消极应对(OR=1.893,95%CI:1.241-2.887).3.2.3高自杀意图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患有精神疾病(OR=8.104,95%CI:1.972-33.308)、经历负性事件数目多(OR=2.850,95%CI:1.507-5.391)、绝望感得分高(OR=5.792,95%CI:1.493-22.469);还发现保护因素有生活满意度得分高(OR=0.088,95%CI:0.020-0.385)。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为,绝望感×精神疾病(OR=6.083,95%CI:2.780-13.309)、绝望感×负性事件数目(OR=1.835,95%CI:1.290-2.611)、精神疾病×生活满意度(OR=0.298,95%CI:0.129-0.692)。3.3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影响因素比较3.3.1危险因素:不同自杀意图组共同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精神疾病、负性事件数目(多)、焦虑感(高)、绝望感(高)。另外低自杀意图组特有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还有非功能性冲动(高);中自杀意图组特有的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有:躯体疾病和消极应对(高)。3.3.2保护因素:不同自杀意图组共同的自杀未遂保护因素有: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状况(好)、社会支持(高)、生活满意度(高)、自尊水平(高)、积极应对(高)。另外,低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保护因素还有家庭地位(高)。4、结论4.1、自杀未遂行为特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自杀未遂组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为农民的更多、家庭地位较低、党团员所占比例更少、患有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更多。与男性自杀未遂者相比较,女性自杀未遂者平均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已婚所占比例更大、职业为农民的更多、家庭地位偏低、患有精神疾病的偏少。4.2、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影响因素4.2.1低自杀意图组与低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有负性事件数目、社会支持、绝望感三个因素。其中,负性事件数目与绝望感存在正交互作用;负性事件数目与社会支持存在负交互作用。4.2.2中自杀意图组与中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有负性事件数目、生活满意度、消极应对、绝望感四个因素。其中,绝望感与负性事件数目、绝望感与消极应对均存在正交互作用。4.2.3高自杀意图组与高自杀意图组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有精神疾病、负性事件数目、生活满意度、绝望感四个因素。其中,绝望感与精神疾病、绝望感与负性事件数目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精神疾病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5、创新与不足本研究着重于探讨山东省农村地区15-70岁人群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危险因素,样本量比较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进行了交互作用分析。但本次采用的研究方法是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可能会存在回忆偏倚和选择偏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