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侦查取证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由讯问语言切入
【6h】

侦查取证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由讯问语言切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侦查取证规范与人权保障概述

(一)侦查取证规范的概念界定

(二)侦查取证规范与人权保障

二、侦查取证语言规范问题之中外考察

(一)侦查取证语言规范之域外考察

(二)侦查取证语言规范之本土考察

1.侦查取证语言规范的宪政之维

2.侦查取证语言规范的诉讼法依据

3.侦查取证语言规范的学理研究

三、侦查取证语言的问题与成因

(一)侦查取证语言问题的表现

1.显性非法取证的语言问题

2.隐性不当取证的语言问题

(二)侦查取证语言问题的成因——权力的扩张

1.侦查取证的机构权力

2.机构权力与取证语言的关系

四、侦查取证语言的规范化思考

(一)侦查取证权力的正当化引导

1.权力的主体与客体

2.权力的行使

3.话语权力的规范

(二)取证语言规范之法的原则

1.讯问语言的“底限正义”要求

2.供述的自愿性与任意性

3.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比例原则

(三)取证语言规范之语用原则

1.言语交际之会话合作原则

2.言语行为理论与语境意义

3.会话分析理论

五、侦查取证语言规范之建构

(一)建构规范的具体对象

(二)建构规范的语用策略

1.封闭性与开放性问话

2.话语打断

3.预设的使用

4.重述与同义改述

5.诱导性提问

6.指令性言语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现阶段的刑事诉讼中,口供依然对定罪量刑发挥着重要作用,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依然是侦查程序的主要环节。而目前出现的刑事错案,大多与讯问程序的侦查权失范具有直接关系。讯问主要依靠语言进行,除了使用暴力刑讯等非法讯问手段之外,滥用机构话语权力、不当使用取证语言也是侵犯被讯问人人权、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
   刑讯逼供这一显性非法取证行为已经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讯问语言特别是其中的隐性不当取证语言进行研究,分析隐性不当取证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从公权力膨胀和语言生成机制两方面追根溯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侦查取证语言的法的原则和语用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建构封闭性与开放性问话、话语打断、预设、重述与同义改述、诱导性提问、指令性言语行为等规范侦查取证语言特别是隐性取证语言的具体规则。
   我国目前对取证语言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单纯的侦查策略运用或纯粹语言学分析层面,而没有运用语言学基本理论分析侦查取证语言的规范化这一法律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综合法学和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实现法学和语言学对于侦查取证语言研究的衔接,以弥补法学界忽视取证语言研究的不足,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视角。同时,提出相应的侦查取证语言规范,将理论研究转化成具体可行的语言规范,指导侦查人员在取证阶段进行合法有效的取证,避免违法失范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保障人权与犯罪控制的双重目的。
   正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侦查取证规范与人权保障的相关理论,指出取证语言在侦查阶段乃至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分析了国内外侦查取证语言规范立法和研究现状;第三部分剖析了隐性取证语言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法学上的侦查权研究,阐述取证语言出现问题的原因——权力的扩张;第四部分分别从理念引导、法的原则、语用原则三个方面提出侦查取证语言规范的方向;第五部分以此为基础提出侦查取证语言的规则性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