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方杂志》作者群社会主义观念研究
【6h】

《东方杂志》作者群社会主义观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政治文化概念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东方杂志》作者群与社会主义观念谱系

第一节 《东方杂志》的办刊宗旨与作者群

一、《东方杂志》办刊宗旨

二、《东方杂志》作者群

第二节 社会主义观念谱系

一、社会主义观念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思想谱系

二、《东方杂志》作者群在社会主义观念谱系中的定位

第二章 《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

第一节 对“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学说的“指南针”

二、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的“大宗”

第二节 对“非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

一、法学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学的社会主义

第三章 《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情感

第一节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情感

一、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欢欣鼓舞

二、对俄共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关注与支持

第二节 对世界劳工运动的情感

一、对劳工阶级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对劳工阶级“阶级自觉心”养成的欣喜

第四章 《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

一、社会主义“生长于资本主义的胎里”

二、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相反而相成”中发展

第二节 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

一、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肯定与批评

二、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仰慕与反思

三、对苏联人民生活的理解与同情

第五章 《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观念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平等观念

一、经济平等观念

二、政治平等观念

第二节 民主观念

一、经济民主观念

二、政治民主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政治文化作为方法论来研究《东方杂志》作者群的社会主义观念,主要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政治文化的研究领域。政治文化概念是当代西方政治科学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在其传入中国的几十年时间里,不但汲取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科学性成分,而且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理论体系,政治文化研究在研究对象、方法、范畴、功能、结构等各个方面日益丰满,引发了人们对民主政治的文化思考。政治文化研究的繁荣体现在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主题的逐渐深人、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以及研究机构的设立等多个方面。同时,在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也可借鉴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为政治现象的多样图景提供新的解说思路。二是论证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并最终被接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近代中国,《东方杂志》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营造了一个话语平台。它既从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进行翻译、评介,注重研究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权威性,而且俞颂华、胡愈之等亲赴苏联进行实地考察,从实践层面观察到了实施社会主义政策的效果。它的局限性在于,对社会主义的传播主要囿于知识界的狭小圈子里,没有影响到下层民众。尽管如此,作为持中间立场的商业刊物,它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既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客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并最终被接受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在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关注政治或者参与政治,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论政参政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创办报刊。报刊不仅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生存领域,也是他们传播知识、宣扬爱国救国主张的重要载体。
   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中,《东方杂志》是见证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变动轨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分析文本。因为:一是《东方杂志》(TheEasternMiscellany)为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的综合性、学术型杂志,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它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3月11日,终刊于1948年12月,见证和记录了民国时期的重大问题,涉及内务、外交、军事、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商务、宗教、文学等领域。二是《东方杂志》作者群始终保持着自己客观的政治立场和文化品格,注重社会主义研究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权威性。他们不仅从理论层面上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翻译和评介,而且俞颂华、胡愈之等曾经亲赴苏联进行实地考察,发表《莫斯科印象记》等文章,从实践层面观察、思考实行社会主义政策的效果。三是目前学界对《东方杂志》作者群社会主义观念的材料发掘还较为薄弱。因此,笔者认为,对《东方杂志》有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必要,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
   全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以政治文化作为方法论来研究《东方杂志》作者群的社会主义观念的缘起及其意义,梳理了《东方杂志》的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政治文化分析方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方法。界定了政治文化这一主要概念,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等基本范畴,进而为以下各章的分析论述作理论铺垫。
   第一章介绍《东方杂志》作者群与社会主义观念谱系。一是作者群的办刊宗旨与作者群。二是社会主义观念谱系。通过检索《东方杂志》全文数据库,发现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总数较多的作者也是发表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较多的作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刊一直在关注、介绍社会主义学说以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情况。由此,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社会主义学说已经或隐或现地成为主流政治思潮,对国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也为以下各章的叙述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介绍《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一是对“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如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等。二是对“非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认知,如法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社会主义等。《东方》作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既有共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对社会主义观念较为系统的梳理,展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传播社会主义的多样图景。
   第三章介绍《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情感。一是对俄国革命的关注和评价。俄国革命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最为重大的事件,对周围国家政治的发展以及世界局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是对各国的劳工运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广大的被压迫民族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已经逐步觉醒,《东方》作者对他们的活动给予了及时的报道。
   第四章介绍《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态度。《东方》作者逐步认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社会主义“生长于资本主义的胎里”。二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关系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是在与资本主义的“相反而相成”中逐步得到发展的。
   第五章介绍《东方杂志》作者群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平等观念和民主观念。《东方》作者吴恩裕的民主观念必须制度化的思想,邓初民的中国政治必然归宿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直到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结语部分总结了《东方杂志》作者群社会主义观念的历史影响。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东方杂志》作者群作大量引介社会主义学说,注重社会主义传播的知识性、学术性、系统性,体现了他们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为传播社会主义作出了一定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