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口内镜下环行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4例的初步研究
【6h】

经口内镜下环行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4例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由ThomasWillis于1674年首次描述并命名,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累及食管平滑肌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和LES不能松弛为主要特征,系由该处抑制性神经元不可逆性丧失所致[1-3]。由于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存在的治疗方式以缓解LES高压引起的功能性梗阻为主要目的,包括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注射肉毒素、内镜下支架置入术、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和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 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行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症(AC)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评估其短期有效性。
  方法:
  研究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切开食管黏膜层,建立黏膜下“隧道”,纵行切开环行肌,夹闭黏膜层。Eckardt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了POEM手术,平均年龄为41.7岁(12~80),平均病程为5.5年(0.5~20),平均手术时间为114.5mins(60~210),平均黏膜下“隧道”长度为10.2cm(7~13),平均环行肌切开长度为6.9cm(4~11),无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在手术过程中9例使用空气泵的患者,7例(77.8%)出现了颈部、胸部皮下气肿,而25例使用CO2泵的患者,仅3例(12.0%)出现了皮下气肿;其余短期并发症分别为发热5例(14.7%)、腹胀4例(11.8%)、胸骨后不适2例(5.9%),且症状均在术后1~3d内缓解。Eckardt评分术前(8.3±2.0)分vs术后(1.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前10例患者行食管测压检查示12.1~57.2mmHg,平均(32.1±9.5)mmHg,其中8例术后1月行食管测压示1.1~15.8mmHg,平均(8.6±6.1)mmHg,低于术前食管测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5例患者术后1月行食管钡餐X线造影检查均显示造影剂顺利通过贲门口。
  结论:
  POEM作为治疗AC的内镜下方法,创伤小,短期效果好,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但远期并发症如诱发胃食管反流等有待随访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