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6h】

单核细胞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易损斑块的破裂,继发形成血栓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通过对ACS病人的尸检中发现冠状动脉斑块中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巨噬细胞是破裂斑块中细胞的主要成分。斑块纤维帽中侵入的巨噬细胞越多,斑块就越脆弱,这与巨噬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有关,它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纤维帽变薄。同时,在斑块破裂中,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IL-1、IL-8、TNFa及细胞粘附分子ICAM-1、VCAM-1、P-选择素等,促进斑块向不稳定方向转化。由于巨噬细胞来源于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因此研究单核细胞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了解ACS的病理生理有重要意义。
  自体吞噬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通过溶酶体系统降解自体多余的或者失去功能的细胞器的过程。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的变化与自体吞噬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主要观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和斑块易损性的关系,进而为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寻找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冠状动脉造影术虽然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它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情况,而对评价管壁形态、壁厚以及评价斑块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血管内超声是利用有创的导管技术将一带有高频微型超声的探头导入冠状动脉血管腔内进行探测,不仅可以精确地测量管腔直径及横截面积,更重要的是可以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从而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更多的信息,因而比冠状动脉造影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目的:
  1.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2.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的特点。
  方法:
  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Beclin-1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及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12复合物的表达量,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MAP1-LC3在单核细胞内的表达量。
  结果:
  血管内超声检测SAP组斑块共计62个,其中纤维性斑块占48%(30/62),而ACS组斑块共计71个,其中脂质性斑块占56%(40/71)。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Beclin-1、MAP1-LC3Ⅱ及ATG5-ATG1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SAP组(P<0.01)。
  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以较稳定的纤维性斑块为主,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以易损质软的脂质性斑块为主,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的增加而降低,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可能成为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降低死亡风险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