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三维数字化牙(牙合)模型对下颌牙弓及基骨形态的测量
【6h】

利用三维数字化牙(牙合)模型对下颌牙弓及基骨形态的测量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利用三维数字化牙(殆)模型测量下颌牙弓与基骨弓形的相互关系。
  2.评价在模型测量中AndrewsMolarRuler的准确性、实用性及局限性。
  3.观察不同骨骼面型与牙弓及基骨弓形的相关关系。
  4.利用三维数字化牙(殆)模型测量正常(殆)下颌FA点至WALA点间的距离,建立本地区人群该距离的正常值。
  材料和方法:
  选取46名成人(ModelⅠ31人,ModelⅡ15人,年龄20-28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自2012年至2014年山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人中,选取未有明显下颌牙量骨量不调病人31例,作为ModelⅠ;自2007级至2009级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生中,选取15名个别正常(殆)志愿者作为ModelⅡ。
  对所有受试者拍摄X线数字头颅侧位片,对其骨骼面型进行X线头影测量。取得研究对象下颌模型并灌模,分别在右侧第二磨牙至左侧第二磨牙的每颗牙的FA点(代表牙弓)及相应的WALA点(代表基骨)粘结不锈钢小球,并对其进行扫描,获得三维数字模型。确定参考平面并获得FA点和WALA点映射到参考平面上点的坐标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所有受试者牙弓弓形与基骨弓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AndrewsMolarRuler对同一受试者的模型进行测量,观察其与数字化模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测量ModelⅠ中不同骨骼面型与牙弓及基骨弓形的相关关系,测量ModelⅡ下颌各牙FA点至WALA点间距离,建立本地区人群该距离的正常值。
  结果:
  1.FA点和WALA点间的距离从尖牙至磨牙逐渐增大(0.14±1.04~3.42±0.59mm),表明下后牙负转矩逐渐增大,与临床观察一致。
  2.下颌牙弓弓形曲线与基骨弓形曲线存在高度相关性,在尖牙为r=0.794,磨牙区为r=0.923,尖牙区与磨牙区比值为r=0.720。
  3.每个牙位区域的FA点和WALA点均是散在的,不能用统一的曲线来描述。且磨牙区的离散程度较大。
  4.运用AndrewsMolarRuler测量石膏模型FA点与WALA点间距离与运用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可以用来测量后牙区FA与WALA点间的距离。
  5.尖牙区基骨宽度与∠ANB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r=-0.452);下颌中切牙FA点与WALA点间距与∠ANB大小存在中度线性相关关系(r=-0.642),即随着∠ANB的增大,下颌中切牙FA点与WALA点间距离的负值也随之增大。
  6.山东地区个别正常(殆)下颌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FA点至WALA点间距离分别为-1.53±0.92mm,-0.97±1.11mm,0.65±0.90mm,1.17±0.64mm,2.13±0.93mm,3.12±0.72mm,3.55±0.54mm。
  结论:
  1.下颌牙弓弓形与基骨弓形是个性化的,基骨或牙弓在其形状、曲率等参数上有很大变化,而不能用一种形状归纳而来。
  2.WALA点代表的基骨与FA点所代表的牙弓在尖牙间及磨牙间宽度上具有高度相关性。证明了WALA点可以作为预测临床牙弓形状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