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颏部块状骨移植改善前牙区种植骨量不足的研究
【6h】

颏部块状骨移植改善前牙区种植骨量不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结果

2.1 临床结果

2.2 数据统计

3.典型病例

3.1 手术过程

3.2 CBCT观察

4、讨论

4.1 前牙区的种植要求

4.2 颏部取骨,onlay植骨的要求

4.3 CBCT在种植中的应用

4.4 影响骨吸收的因素

附录、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颏部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改善前牙区种植水平骨量严重不足者的临床效果。通过CBCT观察测量供骨区的愈合骨量、愈合率以及受骨区骨块的成骨量和吸收率。
  方法:术前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和CBCT检查,筛选符合纳入手术需求的病例,包括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完成的上下前牙区种植骨量严重不足、颏部块状骨移植后二期种植病例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单颗牙缺失10例,多颗牙缺失3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27.7岁,共植入植体15枚。严格按照手术要求,先对受骨区进行术区考量,确定取骨大小形状,然后进行颏部供骨区取块状骨,保证邻近重要组织结构的安全并将骨块处理后移植于骨量不足的受骨区,以钛钉固位,保持其稳定性良好,同时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以作后期参考。术后供骨区局部四头带压迫并口唇制动48h,局部冷敷24h,为防止局部肿胀明显,给以静点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之后常规服用抗生素及使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水一周,其余按照常规种植术后医嘱。于术后两周、一月、六月进行定期复诊,不适随诊。对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并密切追踪随访。植骨后0小时与植骨后6个月分别进行CBCT拍摄测量,确保患者健康与数据的及时准确。
  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供骨区和受骨区:
  1、供骨区取骨后0小时与取骨后6个月时对比取出骨块后颏部骨凹陷的愈合骨量与愈合率。
  2、受骨区移植至缺骨区后骨块的成骨量及骨吸收率。最后通过数据和图像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
  结果:移植骨块平均愈合期6.3个月(6~8个月)。1例患者术后受骨区牙槽嵴创口开裂,未见明显感染,经局部清洁冲洗处理后为粘膜重新覆盖;1例创口裂开伴有骨块暴露,经局部冲洗抗炎治疗后,黏膜有愈合,但厚度不足;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前牙区感觉异常,患者可以接受而未行治疗,随访6个月后无异常。CBCT观察测量显示受骨区植骨后水平方向骨量增加明显,平均增加量3.73±0.88mm;移植骨块吸收率为19.98%,平均吸收0.90±0.40mm;供骨区恢复良好,骨面较为平整,未见明显凹陷,供骨区愈合量为2.99±0.41mm,愈合率达到67.76±6.96%。术后条件皆满足种植要求,最终13例患者全部完成种植,随访至2015年1月,使用良好,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颏部块状骨移植可以显著改善前牙区种植水平骨量不足,吸收较小,愈后良好,是合理的取骨植骨方案,同时应最大程度上减少移植骨块的吸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