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活性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6h】

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活性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各组大鼠自由基活性变化

二、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三、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nNOS、caspase-3表达

讨论

一、脑缺血及缺血再再灌注损伤机制

二、NO与超时间窗溶栓治疗

三、MDA与超时间窗溶栓治疗

四、SOD与超时间窗溶栓治疗

五、细胞凋亡与超时间窗溶栓治疗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急性脑梗死治疗现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经成为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约占卒中的80%。目前急性脑梗死后早期及时的溶栓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于1995年首次被证明在急性脑梗死中有效。研究表明,r-tPA仍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根本的治疗药物,但是由于3h的溶栓时间窗的限制,绝大多数患者仍旧失去了治疗的机会。近年来,影像学指导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溶栓试验(Echoplanar Imaging Thrombolytic Evaluation Trial,EPITHET)与理解卒中进展的弥散加权和灌注成像评估(Diffusion and Perfusion Imaging Evaluationfor Understanding Stroke Evolution Study, DEFUSE)研究均提示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溶栓治疗可以延长到6h,但是有关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后脑组织自由基活性产生怎样的变化?以及caspase-3的表达如何?目前尚无明确定论。
  目的: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研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急性脑梗死后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动物模型:144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6h溶栓组,各48只。6h溶栓组于MCAO模型建立后6h给予r-tPA,对照组的大鼠手术操作方法与模型组相同,只注射生理盐水。
  2.自由基活性检测:各组大鼠分别于1,3,7d天灌注取脑,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皮层脑组织各个时间点NO、MDA含量,NOS、SOD活性变化。
  3.形态学观察:各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24 h后行灌注取材,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皮层脑组织神经元变化。
  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神经源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Caspase-3活性的表达。
  结果:
  1.各组大鼠自由基活性同一时间点比较,梗死组、6h溶栓组NO、MDA含量、NOS活性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但6h溶栓组较梗死组NO、MDA含量、NOS活性升高幅度低(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各组大鼠自由基活性同一时间点比较,梗死组、6h溶栓组SOD活性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6h溶栓组SOD活性较梗死组降低的幅度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各组比较,梗死组、6h溶栓组nNOS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6h溶栓组nNOS的表达较梗死组升高的幅度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各组比较,梗死组、6h溶栓组Caspase-3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6h溶栓组Caspase-3的表达较梗死组升高的幅度小(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时间窗溶栓治疗仍可通过减轻NOS的的活性而使NO合成减少,从而减轻溶栓后的氧化应激导致的脑损伤,并可通过降低凋亡分子Caspase-3活性而减少细胞凋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