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以诸城农村社区建设为例
【6h】

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以诸城农村社区建设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社区

2.1.2 农村社区建设

2.2 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2 社区治理理论

2.2.3 公共服务理论

2.2.4 公民社会理论

第3章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因及其主要模式

3.1 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及其动因

3.1.1 农村社区建设中国家政策规划与引导

3.1.2 农村社区建设的地方政府行为

3.1.3 农村社区的农民利益需求

3.1.4 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

3.2 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3.2.1 湖北秭归“村民自治”建设模式

3.2.2 江西赣州“就地城镇化”建设模式

3.2.3 苏南“股份合作制”建设模式

第4章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

4.1 诸城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4.1.1 诸城“多村—社区”模式基本概况

4.1.2 诸城社区模式的突出成果及借鉴推广

4.2 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4.2.1 社区居民积极性不高,有效参与不足

4.2.2 社区服务化建设不足,公共服务配套落后

4.2.3 社区管理混乱,运行机制不健全

4.2.4 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管理服务不到位

4.3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农村社区建设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制约监督机制

4.3.2 社区村民缺乏自主参与意识,个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4.3.3 社区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4.3.4 社区管理体制僵化,体制建设不完整

第五章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5.1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有序运行

5.2 合理规划社区布局,规范社区管理体制

5.2.1 完善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社区体系建设

5.2.2 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5.3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5.3.1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5.3.2 改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夯实农村社区硬件基础

5.3.3 完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巩固农村社区社保体系

5.4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切实保障村民利益

5.4.1 了解农民需要,满足农民诉求

5.4.2 增强农民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5.4.3 发展社区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5.5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社会协同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水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作为一种农村新型生产生活的载体,应运而生。农村社区的发展,是对于农村居住方式的改变,是对农民生产经营的改变,是对农业体系的突破,对于促进现代化农业质量提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我国城镇化率意义非凡。
  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矛盾犹在,本文以山东诸城市社区的建设进程为例,剖析农村社区目前存在的农民参与性低、管理体制混乱、公共服务水平低等困境,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立足农村社区发展。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党和国家工作重中之重,要不断维护农民福祉,推动新农村向前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发展传统产业,转变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推动第一产业供给侧改革,巩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在提质增效中让农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增强。通过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绿色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增强城乡协调,推进农村改革等,实现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齐头并进、共同繁荣,让农民充分发挥主人翁地位,积极参与、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镇化和推进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手段,相关建设不容忽视。因此,农村社区的建设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维护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协同等方向出发,不断深化改革,在全面推广过程中实现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双丰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