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建设研究——以2015年典型事故舆情为例
【6h】

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建设研究——以2015年典型事故舆情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突发事件舆情的有关概念

2.1.1 突发事件舆情的概念

2.1.2 突发事件舆情的特点

2.1.3 突发事件舆情的成因分析

2.1.4 突发事件舆情的管理

2.2 政府形象的概念与作用

2.2.1 政府形象的含义

2.2.2 政府形象的特点

2.2.3 政府形象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相关理论

2.3.1 “沉默的螺旋”理论

2.3.2 “议程设置”理论

2.3.3 善治理论

第3章 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与政府形象塑造的相关性

3.1 突发舆情背景下,政府塑造形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3.2 突发事件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负面作用

3.2.1 降低政府信用

3.2.2 影响政府管理效果

3.2.3 制造公众与政府的情感对立

3.3 突发事件有效的舆情管理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

3.3.1 提升公众对政府行政效果的认同

3.3.2 提升公众对政府思想观念的认同

3.4 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政府形象的定位

3.4.1 摒除官本位,以民为本

3.4.2 诚信意识,高度行政透明

3.4.3 果断决策力和高效执行力

3.4.4 勇于肩负责任

第4章 突发事件危机舆情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我国突发事件危机舆情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形象维系与塑造意识的缺乏

4.1.2 政府对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还存在欠缺

4.1.3 政府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还不充分

4.1.4 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待加强

4.2 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舆情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严重欠缺

4.2.2 危机舆情管理调节手段单一

4.2.3 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

第5章 危机舆情管理中加强政府形象塑造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政府危机意识和治理理念

5.1.1 培养舆情危机公关意识

5.1.2 培育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5.2 优化政府形象的传播途径

5.2.1 建立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5.2.2 完善实施严格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5.2.3 善于运用主流媒体进行政府公关

5.3 优化舆情应对配套建设

5.3.1 加强政府网络信息化建设

5.3.2 建立舆情预警预判和评估机制

5.3.3 建立协同治理机制

5.3.4 建立舆情管理财力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政府形象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活动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对于政府的综合印象。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它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有助于改善政府与群众间的关系,对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各个领域都有着强大的保障和助推作用。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因经济和政治体制变革而带来的社会利益在调整正逐渐深化,社会总体处于不平静的浮躁情绪之中,急需通过适当的渠道加以发泄,网络就成为了理想平台;随着民众参政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并倾向于以更加自由的态度来评价政府的行为,当体制内的政民信息沟通渠道低效时,矛盾随之产生;在网络这一去个性化的情景里,网民得以摆脱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种种限制,毫无顾忌地发表刻意偏激或缺乏责任意识的言论。平台、矛盾和滥用的自由激发了舆论危机的产生。实践证明,每一次舆情危机一旦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必然会降低政府信用,影响政府管理效果,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大众与各级政府在认识和情感上的对立,从而形成对政府形象的破坏。尽管如此,突发事件舆情为政府带来的后果并不全部呈现为负面的,它为政府公共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政府展示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能力、展示自身良好的政府形象创造了良好舞台。研究如何在突发事件舆情背景下塑造一个诚信、高效、责任、以人为本的政府形象,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当前,我国政府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危机意识建立、处理能力培养、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舆情这种要求快速、科学处理的舆情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何谈兼顾政府形象塑造。针对问题与不足,本文深入研究国内外学术成果,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典型事故舆情案例深入剖析,得出政府必须从思想、行动、保障三方面入手,优化危机意识和“人本”为出发点的治理理念,优化政府形象的传播途径,建立完善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做好舆情应对配套建设的研究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