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6h】

互联网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概念界定

2.1 公众参与的内涵

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内涵与特征

2.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内涵

2.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特征

第3章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实践的发展阶段

3.1.1 兴起阶段

3.1.2 政府主导阶段

3.1.3 政府主导与公众有限参与阶段

3.2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3.3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发展的特点

3.3.1 起步前期发展缓慢

3.3.2 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3.3.3 新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较低

第4章 互联网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面临的机遇

4.1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4.1.1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4.1.2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4.2 互联网时代给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带来的机遇

4.2.1 有助于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共享机制

4.2.2 为建立高效的环境保护公共协商机制提供了机遇

4.2.3 有助于建立各主体间的深度交流互动机制

4.2.4 有助于建立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

第5章 互联网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面临的挑战:基于两个事例

5.1 山东潍坊高压泵深井排污事件

5.1.1 事件介绍

5.1.2 公众参与的主体分析

5.1.3 公众参与的途径分析

5.1.4 公众参与的阶段分析

5.1.5 公众参与的效果分析

5.2 最强霾事件

5.2.1 事件介绍

5.2.2 公众参与的主体分析

5.2.3 公众参与的途径分析

5.2.4 公众参与的阶段分析

5.2.5 公众参与的效果分析

5.3 互联网时代给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带来的挑战

5.3.1 舆论导向和安全容易失控

5.3.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需要适应时代特点

5.3.3 各行业、各地区差距巨大

5.3.4 互联网时代新的环境问题

第6章 互联网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6.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经验

6.1.1 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要经验

6.1.2 互联网时代给各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带来的变化

6.2 互联网时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完善

6.2.1 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和线上回应制度

6.2.2 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6.2.3 建立以公众环境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6.2.4 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事件应急制度

6.2.5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6.2.6 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和环保技术的创新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雾霾、水污染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广泛关注。2014年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指出,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要加快制度创新,实施全民行动,提升治理能力。其中,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等问题均与公众参与密切相关。研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问题,可为我国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从而也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和其他环境保护问题,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建立了新的渠道。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特别是环境保护产业的逐步结合,将会加速我国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环保微博、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和环境保护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新事物层出不穷。以互联网为平台,公众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新的形式和平台如何发挥效能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结合互联网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典型环保事件为研究案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给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带来的影响。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互联网时代特点总结的基础上,探究互联网时代给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有助于各主体间更实时、有效地进行环保信息的共享;有助于各主体间更高效、公平地进行环保协商;有助于各主体间更平等、深入地进行交流互动;有助于建立更便捷、有效的环保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高压泵深井排污”和“最强霾”两个互联网时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典型事例,根据事例和具体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互联网时代给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带来的诸多挑战:网络舆论自发性更强而难以控制;互联网的普遍性放大了法律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各行业、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程度不均衡;互联网加速了产业运转而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先进经验,给出如下建议:借助互联网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和线上回应制度;综合考虑各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完善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法律保障;建立适用于互联网的紧急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合理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增强公众积极性;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预防和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新环境问题。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