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道路高架桥基于宏应变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6h】

城市道路高架桥基于宏应变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文中缩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2.1 总体的发展

1.2.2 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方法

1.2.3 基于车辆激励的损伤识别方法

1.3 (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发展与应用

1.3.1(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

1.3.2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结构监测中的应用

1.3.3 基于光纤光栅应变(宏应变)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问题的提出

1.4.2 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及章节间逻辑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4.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频域宏应变工作变形的提出与分析

2.1 宏应变及其测试、计算

2.1.1 宏应变

2.1.2 宏应变的测试技术

2.1.2 宏应变的计算方法

2.2 频域宏应变工作变形的提出

2.2.1 宏应变频响函数推导

2.2.2 宏应变传递率函数推导

2.2.3 频域宏应变工作变形的识别方法

2.3 频域宏应变工作变形的特性

2.3.1 系统的零点

2.3.2 宏应变传递率函数

2.3.3 宏应变工作变形与宏应变模态振型的关系

2.4 频域宏应变工作变形的影响因素

2.4.1 模型简介

2.4.2 宏应变频响函数与宏应变传递率函数

2.4.3 宏应变工作变形的识别方法对比

2.4.4 不同频率点下的宏应变工作变形

2.4.5 不同位置激励的宏应变工作变形

2.4.6 不同激励类型下的宏应变工作变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宏应变工作变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3.1 宏应变工作变形各参数敏感性分析

3.1.1 应变敏感性分析

3.1.2 零点敏感性分析

3.1.3 宏应变传递率函数敏感性分析

3.2 基于宏应变工作变形的结构损伤诊断

3.2.1 基于宏应变工作变形的结构损伤定位识别

3.2.2 基于宏应变传递率函数的损伤跟踪识别

3.3 算例验证

3.3.1 模型介绍

3.3.2 损伤结构的宏应变工作变形

3.3.3 基于两类损伤定位指标的损伤定位分析

3.3.4 基于宏应变传递率的结构损伤跟踪识别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平稳激励下的结构宏应变工作变形损伤识别

4.1 非平稳激励作用

4.1.1 信号的非平稳特征

4.1.2 非平稳作用下结构损伤识别效果分析

4.2 非平稳激励下关键问题的解决

4.2.1 “频率决定”的关键步骤一

4.2.2 “频率决定”的关键步骤二

4.2.3 多工况条件下的综合损伤指标

4.3 改进后的分析结果

4.3.1 结构损伤位置识别结果分析

4.3.2 结构损伤跟踪识别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桥耦合作用下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

5.1 车桥耦合系统振动方程及计算方法

5.1.1 车辆子系统模型

5.1.2 桥梁子系统模型

5.1.3 桥面不平整度模型

5.1.4 车桥耦合系统模型

5.1.5 车桥耦合数值计算方法

5.2 案例设计和数据分析

5.2.1 案例模型介绍

5.2.2 宏应变响应的动、静态成分分离

5.2.3 宏应变响应分析

5.2.4 OMSS的识别

5.2.5 结构损伤前后的宏应变响应

5.3 车桥耦合作用下简支梁桥损伤识别分析

5.3.1 结构损伤识别分析

5.3.2 改进后的结构损伤识别分析

5.4 相关因素对损伤识别效果的影响分析

5.4.1 桥面不平整度

5.4.2 车辆运行速度

5.4.3 车桥质量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跨连续梁桥模型动力试验研究

6.1 试验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6.1.1 桥梁模型设计

6.1.2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

6.1.3 试验结构有限元模型

6.2 结构宏应变工作变形的动力试验研究

6.2.1 试验方案

6.2.2 宏应变频响函数和宏应变传递率函数

6.2.3 宏应变模态振型和宏应变工作变形

6.3 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试验研究

6.3.1 试验方案

6.3.2 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损伤位置识别

6.3.3 移动小车作用下的结构损伤识别

6.3.4 结构损伤跟踪识别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损伤识别方法在城市道路高架桥中的应用研究

7.1 “关键步骤一”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2 某城市道路高架桥损伤识别案例研究

7.2.1 工程背景

7.2.2 桥梁模型建立

7.2.3 传感器布置

7.2.4 桥梁损伤预设

7.2.5 车辆模型建立

7.2.6 车辆运行模拟

7.3 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分析

7.3.1 结构理论宏应变模态振型

7.3.2 桥梁结构OMSS的辨识

7.3.3 结构损伤定位识别分析

7.3.4 监测数据分段数目对损伤定位结果的影响

7.3.5 结构损伤跟踪识别分析

7.4 城市道路高架桥结构损伤识别流程

7.4.1损伤识别流程说明

7.4.2结构损伤识别流程图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