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6h】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0.1 论文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0.2 研究区概况

0.3 研究现状

0.3.1 区域研究现状

0.3.2 矿区研究现状

0.3.3 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0.4.1 研究内容

0.4.2 技术方法

0.5 工作量统计

0.6 主要认识和成果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1.1.1 前寒武系

1.1.2 古生界

1.1.3 中生界

1.1.4 新生界

1.2 区域构造

1.2.1 断裂

1.2.2 褶皱

1.3 区域岩浆岩

1.3.1 侵入岩

1.3.2 火山岩

1.4 区域矿产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1.1 金水口(岩)群

2.1.2 滩间山群

2.1.2 第四系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岩石学特征

2.3.2 岩石化学特征

2.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2.3.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地质特征

3.2 矿石矿物组成

3.3 矿石结构和构造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包裹体特征及显微测温结果

4.2.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4.2.3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4.3 讨论

4.3.1 成矿温度

4.3.2 成矿流体成分和盐度

4.3.3 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

第五章 成矿作用分析

5.1 成矿构造背景

5.2 成矿物质来源

5.2.1 流体包裹体证据

5.2.2 稀土元素证据

5.3 成矿流体演化

5.4 矿床成因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是近年来在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发现的一处中型矿床。矿床的容矿围岩主要为印支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和奥陶-志留纪的滩涧山群大理岩和基性火山岩。区内岩浆岩类型主要为印支期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后者与矿区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岩浆岩多为碱性-钙碱性的“Ⅰ”型花岗岩。矿区西北部(A区)具有斑岩成矿特征,中部和东部(B,C区)具有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成矿特征。
   研究表明矽卡岩矿石中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Ⅰ型)为主;斑岩型矿化岩体中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的包裹体(Ⅱ型)为主。矽卡岩矿石样品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70~260℃,而斑岩型矿化岩体样品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90~380℃;矽卡岩矿石中Ⅰ型包裹体盐度介于0.7~12.7(wt%NaCl equiv,下同)之间;斑岩型矿化岩体中Ⅰ型包裹体的盐度介于5.9%~22.9%之间;Ⅱ型包裹体盐度介于30.8%~59.1%之间。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Cl-、NO3-、SO42-、Na+、K+、Ca2+离子;气相以H2O为主,其次含有CO2、H2以及少量CH4、C2H2和C2H6等有机气体。研究表明矿区斑岩型矿化阶段流体有沸腾现象,其成矿温度约为290~320℃,矽卡岩型矿石成矿温度经校正后约比校正前高出5~6℃,经计算得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在70~108bar,估算对应的深度为0.7~1.1km。
   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区成矿物质来源于大洋板块俯冲带入的地壳物质与深部地幔的混熔岩浆,矿区成矿流体来源于富含Na+及成矿物质的高温(达500℃)、高盐度(达60 wt%)的岩浆流体。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携带丰富的成矿物质上侵,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蚀变破碎带中形成斑岩型矿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产生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且含矿热液与滩涧山群中与围岩交代,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引起矿质沉淀和富集,形成了B区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C区的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