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政务双微比较研究
【6h】

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政务双微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3 政务微博的发展与概念

2.1.4 政务微信的发展与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传播理论

2.2.2 政府信息公开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4 政府回应性理论

2.2.5 社会网络理论

本章小结

3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模式比较

3.1.1 政务双微开设情况比较

3.1.2 政务双微账户名称及认证情况比较

3.1.3 政务双微主体结构形态比较

3.2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的渠道比较

3.3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的受众比较

3.4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的方式比较

本章小结

4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内容比较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

4.3 信息形式比较

4.3.1 政务双微信息形式的应用情况比较

4.3.2 政务微博图文信息应用分析

4.3.3 政务微博图文信息互动指标相关分析

4.3.4 政务微信图文信息应用分析

4.3.5 政务微信图文信息互动指标相关分析

4.4 主题内容比较分析

4.4.1 党政新闻类政务双微内容比较——以上海发布为例

4.4.2 公安系统类政务双微内容比较——以平安北京为例

4.5 信息情感比较分析

4.5.1 政务双微情感分析的对象及步骤

4.5.2 平台类型间的信息情感比较

4.5.3 部门类型间的信息情感比较

本章小结

5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效果比较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选择

5.2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效果评价方法及步骤

5.3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5.3.2 政务双微样本数据采集

5.3.4 样本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5.3.5 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效果评价指标关联度计算

本章小结

6 政务双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6.1.3 缺乏健全的考核制度

6.2 运营问题

6.2.2 政民互动交流较少

6.3 发展建议

6.3.1 厘清政务双微关系

6.3.2 规范政务双微管理

6.3.4 建立政务双微联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由此而产生的社交新媒体已经改变人们的信息交流习惯,在社会信息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微博和微信的应用,两大平台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渠道,政府也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政务双微的管理和运营,并选择将更丰富的政府信息资源在政务双微上进行公开。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虽然同为政府应用新媒体的产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信息传播特点和规律,而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政府更加有效的运营政务双微,形成跨平台的政府信息公开合力。
  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各要素搭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分别从信息公开模式、信息公开内容和信息公开效果系统性的展开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比较研究。
  在信息公开模式的研究中分别对政务双微信息公开主体、公开渠道、公开受众、公开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模式的差异。其中通过调研分析指出了政务双微账户的命名格式不统一、运营主体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比较政务双微的基本功能和主体结构形态,归纳总结了政务双微各自的信息公开方式,并指出了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联系与区别。
  在信息公开内容的研究中以政务双微发布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和情感倾向三个维度对采集的信息样本做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跨平台、跨部门的比较。通过网络调研,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发现政府部门在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上的信息公开风格具有明显差异,少数部门存在“偏平台”的情况,政务双微平台图文信息的图片丰富程度对互动指标影响较弱。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上海发布和平安北京为例,分别比较了政务双微信息内容的主题差异。在此之上利用情感分析法,分析了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所呈现的情感倾向差异。
  在信息公开效果评价的研究中突破政务双微平台的限制,围绕传播力、引导力构建了政务双微信息公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比较评价了同时开通政务双微的政府部门,为综合评价政务双微的信息公开效果提供了参考。
  依据已有研究指出了政务双微在建设和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规范厘清政务双微关系、规范政务双微管理、开放政务双微数据和建立政务双微联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政务双微发展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