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
【6h】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2.1脆弱性相关概念

2.2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2.3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

2.4脆弱性指标权重的确定

2.5建立社会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

第三章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

3.1研究区概况

3.2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评价

3.3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时间序列演变

第四章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的空间格局

4.1 引言

4.2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空间演变

4.3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类型区划分

第五章 改善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提议

5.1国家引导政策和经济区位优势

5.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链发展

5.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4提高区域人口资本

5.5完善保护生态环境政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大环境下,促使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提高,同时也存在着区域经济水平不平衡现状。这种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与安全稳定,通过构建社会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能够量化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并且结合社会经济脆弱性空间分布图,能够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促使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利用2004-2013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灯光指数数据,建立社会经济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Geoda和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手段,评价近10年来西北地区各省社会经济发展,且讨论县域社会经济脆弱性空间分布,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从各省的社会经济脆弱性指数得分来看,西北地区各省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上表现出地级市水平大于县级市。近10年来,陕西省社会经济实力居西北地区首位,且整体呈上升趋势,甘肃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疆北疆社会经济程度总体大于南疆。
  其次,从社会经济脆弱性时间序列演变上来看,地级市和县级区域极差从2004年17.317、6.504,到2013年的28.408、11.095,表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极化现象增强。近10年相对差异变化情况,显示县级区域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差异性增大,地级市则表现较为平稳。
  再次,从社会经济脆弱性空间格局上考虑,①2004年到2013年相对变化分析可知,西北地区县域社会经济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将脆弱性指数得分按标准差等级划分,较低以下社会经济水平研究单元占整个研究区的85%,中等占比为10%,较高和高占比为5%,可以看出区域社会经济水平差异性显著,呈金字塔结构。③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呈“三核”形态结构,并对周边区域有较大的正向辐射效应和极化效应。④莫兰指数从2004年的0.046到2013年的0.202,呈上升趋势,县域社会经济脆弱性聚集现象越来越明显。莫兰指数散点图反映了近10年来四种空间类型空间分布上有所变化,但县域间的社会经济相互联系还是相对较差,低低区域占整个研究单元的47%以上,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然后,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类型区划分来看: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LISA图和热冷点区图,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以经济区、省会城市、特殊资源城市为中心分布,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的地区则主要集中新疆西南部、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具有显著的聚集现象,且多数长期保持稳定。
  最后,本文提出从国家引导政策和经济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与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人口资本和完善保护生态环境政策方面,改善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脆弱性提供参考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