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基层政府对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的研究和分析——以枣庄市峄城区为例
【6h】

新时期基层政府对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的研究和分析——以枣庄市峄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一、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二、网络负面舆情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新时期

2、基层政府

3、信息公开和自媒体

4、网络负面舆情

(二)网络负面舆情的主要载体

1、网页新闻

2、论坛/BBS

3、博客

4、网络社交平台

5、直播平台

(三)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

1、容易引起广泛参与

2、实时性

3、隐匿性

4、急剧扩张性

三、新时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一)新时期网络舆情现状

1、互联网在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

2、网络已成为社会热点曝光和言论发声的主要来源

3、频繁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行为急需整治

4、互联网的匿名性增加网民在网上表达不满的意愿

5、倾听民意的渠道和官民互动的空间被网络拓展

(二)网络负面舆情按照不同源头的分类

1、由网络炒作引起的网络负面舆情

2、由负面新闻报道引起的网络负面舆情

3、由谣言引起的网络负面舆情

4、重要政策和公告引起的网络负面舆情

(三)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不当的危害

1、消解公众信任

2、伤害公众感情

3、违背公众常识

4、动摇社会道德底线

四、峄城区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工作情况分析

(一)峄城区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工作情况概述

1、峄城区的典型性分析

2、峄城区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工作概况

3、峄城区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工作演变过程

(二)峄城区在网络负面舆情应对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五、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

1、研判预警缺失,应对迟缓

2、政府协作不力,政府发声不及时

3、舆情应对工作队伍建设急需推进

4、舆情监测手段落后,处理方法不合时宜

5、应急预案缺失

(二)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不力的原因剖析

1、危机意识欠缺

2、执政观念陈腐

3、应对机制不健全

六、完善新时期下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

1、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网络问政思路

2、加强组织领导,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负面舆情应对能力

3、要提升整体官员的媒介素养

(二)打牢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的基础性工作

1、开通自己的话筒

2、建立自己的队伍

3、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三)以网络负面舆情预警研判为抓手提升网络负面舆情应对能力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报告制度,把控舆论方向

2、建立网络舆情研判制度,防止负面影响恶化

3、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未雨绸缪

4、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5、建立负面舆情总结梳理机制,提高应对技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普通民众工作生活各个环节——信息获取、收发邮件、游戏娱乐、交友通信、商品买卖、金融投资等等。而移动互联的发展更是带动了网民的急剧增长,互联网终端接入设备越来越微型化和移动化----从过去大部头的电子计算机到几乎人手一部巴掌大小的智能手机;从过去必须有网线接入到现在只要接入无线网络就能随时随地上网,也从此推动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同时多元思想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纷杂并存,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风险和考验。网络则构成了最复杂、最喧嚣的舆论场,而这其中,负面网络舆情的应对,越发成为“稳定压倒一切”的最大可变因素,日益成为各地区和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和重大课题,在县(区)级基层政府表现地尤为突出。新时期政府对网络负面舆情的化解的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对于提高政府矛盾化解和危机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构建网络问政新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提升为民办事和服务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入手,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当前关于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比较成熟的理论观念进行归纳梳理,并重点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枣庄市峄城区为例对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分析了网络负面舆情的危害和当前政府在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不力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打牢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制度和机制等方面提高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能力的具体措施。基层政府网络负面舆情应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对于基层政府而言,还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