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变态反应相关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
【6h】

变态反应相关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1,成功建立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的变态反应相关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了解其组织学变化和演变进程。2,明确迟发相变态反应相关细胞因子IL-4、IL-5及致炎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在变态反应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表达情况和动态变化。3,明确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中耳组织黏膜中的表达和调节及其可能的机制,并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细胞因子IL-4、IL-5以及黏蛋白MUC2、MUC5AC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70耳),随机分成对照组Ⅰ(Control groupⅠ,C1)、对照组Ⅱ(Control groupⅡ,C2)、模型组(Model group,M)和干预组(Treated group,T),其中模型组又分为2天组(M1)、5天组(M2)和10天组(M3)。C1、C2、M1组各为6只,M2、M3组各为5只,T组为7只。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凝胶佐剂腹腔注射系统致敏,1周后重复注射1次,2周后卵白蛋白经耳泡注射激发;C1组未予系统致敏,仅予卵白蛋白激发,C2组仅给予系统致敏,未予卵白蛋白激发;干预组于激发前2天给予孟鲁司特钠灌服(30mg/Kg),每天一次。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动物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变化;ELISA法检测IL-4、IL-5、半胱氨酰白三烯在各组动物模型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其影响;RT-PCR方法检测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mRNA、黏蛋白MUC2、MUC5ACmRNA在各组动物中耳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和孟鲁司特钠药物干预的影响。
   结果:HE染色见对照组C1、C2鼓室黏膜为假复层纤毛上皮或扁平上皮,黏膜下可见少数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咽鼓管黏膜为假复层纤毛上皮,由纤毛柱状上皮和少量杯状细胞组成,黏膜下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M1组鼓室和咽鼓管黏膜明显增厚,部分区域上皮纤毛排列紊乱、黏膜下组织水肿疏松,可见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和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M2、M3组炎症病理改变逐渐减轻。IL-4、IL-5、半胱氨酰白三烯中耳积液的含量模型M1组明显增高,随时间推移,在M2、M3组中逐渐降低。RT-PCR结果显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mRNA、黏蛋白MUC2、MUC5ACmRNA模型M1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干预组中耳炎症反应较模型组减轻,IL-4、IL-5的分泌和黏蛋白的表达减低。
   结论:1,中耳局部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单次抗原激发引起的变态反应其病理变化呈自限性过程。2,在变态反应中,除速发相外,Th2细胞因子促发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反应细胞参与的、白三烯等多种炎症介质为效应的迟发相变态反应在OME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3,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mRNA在对照组中耳黏膜呈基础性表达,炎症时表达上调。4,孟鲁司特钠可部分抑制IL-4、IL-5的分泌和黏蛋白的表达,减轻中耳炎症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