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自然灾害的居民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6h】

基于自然灾害的居民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对象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创新与不足

参 考 文 献

综述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

附 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在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所经历的自然灾害事件及对灾后心理卫生服务的评价和需求状况,探讨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2005年至2007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分布,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辽、浙、皖、粤、渝、新六个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600 名年龄在15~60 岁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为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2007年1月~2009年3月期间对调查对象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事件情况;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调查对象的情绪和躯体状态;调查对象采取的应对方式;调查对象对灾后心理卫生服务的现状评价和主观需求。利用SAS 9.1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本次研究收集有效调查问卷9227 份,有效率为95.42%。其中涉及自然灾害事件的问卷共计6243例。6243 名居民中男女性别、年龄分布较均衡。以汉族、已婚者、中等文化程度者为主,分别为91.23%、71.25%和60.08%。无业/失业者和商业服务业人员较多,分别为16.33%和14.98%。在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对受访居民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事件以地震灾害为主,其余依次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08,P<0.0001),以6个月至1年为主。各类自然灾害中居民角色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精确概率法,P<0.0001),主要是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灾害(84.80%)。
   受访居民的躯体和情绪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11,P<0.0001),居民认为其躯体和情绪受影响的比例分别为68.92%和88.92%。居民的躯体和情绪受影响程度在各类自然灾害、充当角色中的分布也不同。在经历事件后一个月内,居民出现身体反应、心理反应和身心反应的比例分别为68.14%、90.21%和91.54%。不同充当角色者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有不同且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可能是其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身心反应出现后,89.29%的自然灾害经历者采取了应对,其中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分别占87.49%和 62.09%。积极应对方式以“想高兴事”(67.14%)、“试图接受现实”(63.76%)、“找人倾诉”(63.74%)等为主,“寻求专业帮助”的方式最少(28.85%);消极应对方式以“祈求神灵保佑”(38.04%);“压抑自己负面情绪”(31.98%)等为主。
   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经历者常采用积极应对(均分均值分别为2.14和2.13);虫灾等其它自然灾害经历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级别都较高(均分均值分别为2.37和2.17)。不同充当角色者在水旱灾害和海洋灾害中的应对方式有差异;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可能是其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居民对于“危机心理干预”的知晓率不高(58.00%),深入知晓率为9.00%。知晓率以21~30 岁年龄组人群知晓率最高(67.82%),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可能是居民知晓的影响因素。居民曾接受的灾后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自己如何缓解心理反应”(应答率为46.72%),服务主要是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形式(应答率为43.22%)。居民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可能是其评价服务的影响因素。
   居民希望的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专业人员(41.21%)和家人亲戚(40.37%),希望掌握的心理方面知识和技能主要是“自己如何缓解心理反应”(48.26%),希望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形式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尤其是电视节目和宣传材料(以书刊和宣传画为主)等途径,居民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可能是居民选择服务提供者的影响因素。
   结论: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公众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灾害,尤其是5·12 汶川地震。公众对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有强烈的需求,但对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知晓率不高,认为目前心理卫生服务的整体效果不好。结果提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我们需要考虑可能影响公众躯体和情绪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层次、系统的心理卫生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