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激励约束策略研究
【6h】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激励约束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建 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了解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相关知识,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典型地区现场调查,了解医院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以及报告现状,分析报告的影响因素以及常见激励约束措施等,为医院制定不良事件报告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可以参考的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
   方法:
   采用了文献检索法、现场调查法等。本研究在湖北省、安徽省选择样本医院,对样本医院进行二手资料收集与分析,了解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相关激励约束措施、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结果利用等。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80个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与报告现状、报告影响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回收267 份,回收率为95.4%,同时剔除不合格问卷,最后分析问卷量为256 份,有效率为91.4%。
   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问卷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χ2分析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随机选取样本医院医务人员16 名,以及医院管理研究者4 名,总计20人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目前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存在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结果:
   1.7.0%的医务人员发生过严重医疗不良事件,46.1%医务人员发生过轻微医疗不良事件,还有35.2%的医务人员曾经发现过同事发生医疗不良事件,说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一直是个严峻问题,这与许多学者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2.对于自己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好的医务人员占58.9%,报告情况不好的占41.4%。对于他人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好的医务人员占28.9%,报告情况不好的占71.1%,通过χ2检验,有统计学上差异,由此可见大部分医务人员对报告他人不良事件有避讳。职称以及是否为管理人员是影响医务人员报告自己和他人医疗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职称越高报告情况越差,管理人员比非管理人员报告情况差些。
   3.报告意愿方面,75.8%的医务人员愿意按照“报告科主任或者护士长,并按照报告制度逐级报告”这一规范途径报告自己不良事件,而70.3%的人愿意采取“指出或者协作其采取措施补救,但不会报告”这一措施来对待他人不良事件的发生。
   4.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越简单、领导越重视,越愿意报告。关于自己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50%以上医务人员认为害怕引起纠纷,经济赔偿,甚至丢掉工作、害怕影响评优,害怕身份被暴露、被责备会阻碍不良事件的报告,还有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害怕丢面子、被同行看不起,不了解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怀疑报告信息不会被利用和反馈,没有充足时间去报告也会影响报告。关于他人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60%左右医务人员认为当事人自己会报告,而不需要自己去报告,还有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害怕招人非议或报复、没有报告动力也会阻碍报告。
   5.超过半数的医务人员表示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报告程序了解程度一般,不了解的均达到20%左右。58.6%医务人员认为自己在辨别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一般,另外有40.6%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好,剩下只有0.8%认为自己能力差。
   6.对于报告途径方面,医务人员比较能接受的是信息系统平台和电话。在报告系统性质方面,医务人员比较认可匿名、非处罚、自愿。关于激励约束措施,绝大部分医务人员认可“奖励与处罚并重”或“奖励为主,处罚为辅”,以及评优方面的激励约束措施。
   7.通过访谈,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存在问题:1)轻微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很低; 2)医院行政科室对报告资料的记录不完整;3)医院有多个行政部门在管理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4)医院对报告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缺乏及时分析与反馈。
   结论:
   1.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与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知识讲座;2.构建匿名、非处罚报告机制;3.建立多种医疗不良事件报告途径;4.重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结果分析与反馈;5.建立医院医疗风险专项基金;6.关注轻微不良事件的报告;采用“奖罚并重或者奖励为主,处罚为辅”激励原则;可以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以及评优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