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卒中急救的科学计量分析与时间延迟的调查研究
【6h】

卒中急救的科学计量分析与时间延迟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卒中急救研究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1.1 基本理论和研究工具

1.2 卒中急救研究的知识结构特征

1.3 卒中急救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1.4 卒中急救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1.5小结

第二部分 卒中急救延迟及相关因素分析

2.1研究方法

2.2结果与讨论

2.3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与总结

一 结论与建议

二 主要创新点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 述

1.1脑卒中的定义与分类

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3脑卒中的症状表现[16]

1.4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7]

1.5脑卒中的危险评估[36]

1.6 脑卒中的预防

1.7 脑卒中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1.科学计量学分析,探讨卒中急救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特征、核心期刊、核心研究者和研究团队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制定、期刊订阅、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传播与实践转化提供参考;
  2.患者卒中知信行和治疗满意度调查研究,为卒中救治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
  研究方法:
  1.科学计量学分析
  以 ISI的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卒中急救研究相关文献,结过筛检共获得有效文献 4749 篇,采用Biblexcel 软件提取每篇文献的关键词、发表期刊、发表年代和作者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学中共词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和布拉德福定律等方法和原理,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理念与工具,对卒中急救领域的科学研究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2.现场调查
  主要采用专题组讨论法设计调查问卷。选取三级综合医院,对住院部卒中患者或家属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卒中患者的基本信息,卒中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治疗满意度等信息。共收回有效问卷 778 份。EpiData 3.02 建立数据库,联合使用Excel 和SPSS18.0 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
  1.卒中急救领域的发展基本完成系统化、组织化过程,开始步入常规科学时期。
  卒中急救领域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取得突破后,科研成果逐渐增长,核心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形成,专业学术组织成立(如美国 AHA/ASA、欧洲 ESO、国际卒中组织 WSO 等),专业核心期刊的种类基本稳定,各国卒中管理相关指南纷纷出台并保持更新,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得到认可并逐步用于临床实践,可以说该领域基本完成了组织化、系统化过程。但是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尚未形成,卒中急救的时间延迟问题仍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
  2.卒中急救研究视角逐步拓展,研究主题深入具体。
  知识结构分析显示,卒中急救领域的研究视角已从治疗为主逐渐转为防治结合;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展,包含了从一级预防到治疗预后、院前到院内管理的多个环节;研究主题深入具体,目前主要聚焦于 tPA 治疗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时间窗与救治延迟、卒中意识与知识的普及教育、卒中亚型以及卒中登记系统等方面。
  3.核心期刊载文量大,影响力高。
  近些年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种类达到 10 种左右,分别是《 STROK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JOURNAL OF STROK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NEUROCRITICAL CARE》、《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 NEUROLOGY 》、《 NEUROSURGERY 》、《 JOURNAL OF NEUROLOGY 》 和《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其载文量和学术影响力均排在该领域期刊的前列。
  4.科研合作日益广泛深入,科研信息流动加速。
  合著研究成果比例增加,平均合作者数量增长;科学家间的合作也由同部门同专业合作,逐步走向不同机构、不同专业合作,乃至跨地区跨国家的广泛的国际合作。
  合作网络最大组分比例高达 80%,小世界效应显著,在当今国际合作的广阔背景下,该领域的任意两个研究者平均只需 6个中间人就能建立联系。可知该领域的研究者交流沟通较为广泛,有利于新的理论进展、科研方法和实践技术的迅速传播。
  5.卒中急救遭遇时间延迟的瓶颈,社会卒中意识薄弱是重要原因。
  院前延迟患者比例近乎一半,就医及时患者不足 40%。卒中症状出现时,知道是卒中的患者仅 37.2%;决定马上去医院的为 42.32%,呼叫 120的仅 15.36%。表明卒中急救院前延迟明显,患者及家属对卒中缺乏认识,不清楚卒中救治的紧急性。
  患者对医务人员关于卒中知识的讲解满意度不高,提示医务人员对卒中治疗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二级预防的重要作用,未能很好履行健康宣教义务。
  6.我国农村居民的卒中急救问题最为严重。
  我国农村居民主观上决定就医的时间长,客观上距离可以完成卒中救治的医院远,受到经济、交通和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卒中发生后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我国医疗急救系统(EMS)亟待完善。
  患者到达医院的方式,出租车最多(33.77%),其次为救护车(29.74%)和私家车(16.36%),但是救护车的速度不及其它两者(p<0.005)。提示我国的EMS 建设落后,社会影响力不高,不能满足居民医疗急救的需要。
  政策建议:
  1.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相关信息和知识技术的传播与实践转化。
  2.促进公众的卒中健康教育,特别是农村居民;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与知识更新。
  3.医院内部推行健康教育责任制。
  4.运用远程医疗技术解决农村地区的卒中救治问题。
  5.完善 EMS 系统建设,强化其社会影响力。
  创新之处:
  1.首次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卒中急救的科学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视角。
  2.率先将卒中急救这一系统工程,由单纯的疾病防治实践拓展为科研与实践并重、科研引导实践、实践反馈科研的大系统模式。

著录项

  • 作者

    章娟;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老年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卢祖洵;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3.305;
  •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治疗; 计量分析; 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