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研究
【6h】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校企合作和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文献综述

2.1 校企合作的相关研究现状

2.2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关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析

3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

3.1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主体关系分析

3.2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分析

3.3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模型

4 校企联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案例

4.1 国外校企联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4.2 国内校企联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华中数控

5 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分析

5.1 政策保障机制

5.2 利益分配机制

5.3 协调分工机制

5.4 人员激励机制

5.5 风险投资机制

5.6 评价反馈机制

6 构建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6.1 “1+2”政策保障机制

6.2 多种形式组合的利益分配机制

6.3 动态的协调分工机制

6.4 双向的人员激励机制

6.5 多渠道的风险投资机制

6.6 “投入——产出”评价反馈体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科研课题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和企业都处在日益激烈的开放竞争环境下,因此不断加深了国家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产学研合作研发成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为了增强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的合作效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和企业需要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构建问题的解决。
  本文从校企合作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两个角度出发,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针对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首先针对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制度环境、交易市场、成果供给方和成果需求方四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建立了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定性角度包括政策、技术、信息和环境因素四点,而定量角度则有人员、设备、资金、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个方面。然后对国内外成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宝贵的实践经验。最后本文从政策保障、利益分配、协调分工、人员激励、风险投资和评价反馈六个方面分析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