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披针新月蕨的生物活性研究
【6h】

披针新月蕨的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汇总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披针新月蕨药理活性的研究

第一节 披针新月蕨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第二节 披针新月蕨镇痛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第三节 披针新月蕨抗增殖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披针新月蕨总黄酮的质量控制研究

第一节 披针新月蕨总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披针新月蕨总黄酮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第三章 披针新月蕨对前列腺疾病的药理活性研究

第一节 披针新月蕨总黄酮对大鼠前列腺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披针新月蕨总黄酮对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研究

2披针新月蕨总黄酮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二节 披针新月蕨总黄酮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第三节 披针新月蕨黄酮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的作用研究

1 黄酮类化合物抗PC-3细胞增殖活性筛选

2 Abacopterin C抗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及创新点

综述: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披针新月蕨(Abacopteris penangiana(Hook.) Ching)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在我国土家族、苗族的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了系统揭示传统药用植物披针新月蕨的生物活性,本论文主要展开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披针新月蕨的药理作用筛选;2、披针新月蕨的总黄酮质量控制;3、披针新月蕨对前列腺疾病的作用以及其机制研究。
  1、披针新月蕨的药理作用筛选。这一部分主要由3个小节组成:(1)对披针新月蕨体内外抗炎作用进行了筛选。在体外实验中,利用脂多糖诱发 RAW264.7细胞炎症对披针新月蕨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在体内实验中,利用棉球引起肉芽肿以及二甲苯诱导耳肿胀评价了披针新月蕨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披针新月蕨具有抗炎的作用,且总黄酮(TFA)的抗炎活性显著优于总提物(AP)。
  (2)对披针新月蕨镇痛的作用进行了筛选。利用热板实验以及醋酸扭体实验评价了披针新月蕨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披针新月蕨具有镇痛的作用,且TFA的镇痛活性显著优于AP。
  (3)对披针新月蕨抗增殖的活性进行了筛选。选用MTT显色评价披针新月蕨对前列腺癌细胞(PC-3)、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G2)以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抗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披针新月蕨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且TFA的作用显著优于AP。
  2、披针新月蕨总黄酮的质量控制。这一部分主要由2个小节组成:(1)建立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披针新月蕨总黄酮苷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标准品Triphyllin 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76 nm。Triphyllin A在0.0125-0.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且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加样回收率满足定量分析的需求。依照上述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TFA中总黄酮苷的含量为69.4%。
  (2)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FA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标准品Triphyllin A在0.023-1.7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Eruberin B在0.084-2.7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Abacopterin I在0.05-1.6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且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依照上述建立的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检测TFA中化合物Triphyllin A、Eruberin B与Abacopterin I的含量,其含量分别为118.6 mg/g、96.7 mg/g和53.2 mg/g。
  3、披针新月蕨对前列腺疾病的作用以及其机制研究。本部分主要由3个小节组成:(1)评价了酸水解产物(AHT)与TFA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以及机理。本部分筛选了 AHT与 TFA对细菌(CBP)以及非细菌性(CNP)前列腺炎的作用,并对其抗 CNP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AHT与TFA对细菌以及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抗CNP的作用机理可以从三方面阐述:a、AHT与TFA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并且可以保护正常前列腺的生理活性。b、AHT与TFA调节前列腺炎症部位的血瘀,减缓前列腺的局部充血,使腺管通畅。c、AHT与TFA调节NF-κB信号途径,减少炎症因子与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
  (2)评价了AHT与TF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利用去势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诱发大鼠BPH。实验结果显示:AHT与TFA能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丙酸睾酮诱发的去势大鼠BPH。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前列腺中双氢睾酮和生长因子的水平,并通过调节PI3K/Akt与NF-κB信号通路,缓解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和降低前列腺细胞的增殖来发挥药理作用。
  (3)评价了披针新月蕨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作用以及其机制。实验结果显示:这其中活性最好的是化合物Abacopterin C(IC50为4.62±0.43μM)。我们对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a、利用 Hoechst33258染色观察Abacopterin C诱导PC-3细胞的凋亡。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Abacopterin C对Bax与 Bcl-2细胞内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Abacopterin C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引发 PC-3细胞死亡;Abacopterin C处理后可以显著地增加Bax的水平,同时减少Bcl-2的水平;b、利用 WB检测 Abacopterin C对炎症相关因子含量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Abacopterin C处理后可以显著地降低VEGF,TGF-β1,TNF-α,IL-6的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