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照山白、贵州鼠尾草和新疆鼠尾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6h】

照山白、贵州鼠尾草和新疆鼠尾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照山白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1.1.1 照山白中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

1.1.2 照山白中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

1.1.3 照山白中报道的甾体类化合物

1.1.4 照山白中报道的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第二节 照山白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1.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节 照山白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1.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四节 生物活性测试

1.4.1 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1.4.2 11β-HSD1酶活性抑制作用和计算机模拟结果

1.4.3 其他生物活性测试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第六节 实验部分

1.6.1实验仪器和材料

1.6.2 植物材料

1.6.3 照山白枝叶提取分离流程

1.6.4 照山白花提取分离流程

1.6.5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1.6.6 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实验

1.6.7 11β-HSD1酶活性抑制实验

1.6.8 计算机模拟实验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贵州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贵州鼠尾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2.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节 抗炎活性测试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节 实验部分

2.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5.2 植物材料

2.5.3 提取分离流程

2.5.4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2.5.5 单糖绝对构型的确定

2.5.6 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NO释放抑制实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疆鼠尾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新疆鼠尾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3.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

第四节 实验部分

3.4.1 实验仪器和材料

3.4.2 植物材料

3.4.3 提取分离流程

3.4.4 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三种药用植物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和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 Schang)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分离手段、波谱方法和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从上述三中植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47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新骨架类型的二萜和3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类型涉及单萜、倍半萜、降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甾体、香豆素、木脂素、黄酮以及其他类型的成分。此外,对所得部分化合物的免疫调节活性、11β-HSD1抑制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价。
  第一章照山白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照山白(R. micranthu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广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枝叶入药,具有祛风通络、调经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腰痛、痛经、产后关节痛等。其枝叶提取物曾被开发成“照山白浸膏片”在临床使用。我们对照山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首次对照山白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照山白的枝叶和花中分别分离得到51和4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骨架类型的二萜,化合物2–15、30、43、52、62和64为新化合物。通过单晶衍射和ECD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2、4、11和12的绝对构型。Micranthanone A(1)作为照山白烷型二萜的第一个化合物,代表了一类重要的骨架类型,这一发现丰富了杜鹃花科植物中二萜成分的结构类型。木藜芦烷型二萜 A/B环多为反式骈合,而化合物5、6和7中A/B环则是较为罕见的顺式骈合。化合物8为首个16位羟基乙酰化的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14是首个6,10-环氧的木藜芦烷型二萜。生物活性实验测试了照山白中所得二萜类化合物的免疫调节活性和三萜类化合物的11β-HSD1抑制活性,化合物54、56、57和59对11β-HSD1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此外,利用计算机模拟嵌合技术,对化合物57与11β-HSD1的结合情况进行了模拟。
  第二章贵州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贵州鼠尾草(S. cavaleriei)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种,分布在贵州、四川、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民间以全草入药,具有凉血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咯血,子宫出血,创伤性出血,痢疾引起的便血等。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之上,我们对贵州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45个化合物,包括8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8个松香烷型二萜和1个松香烷型二萜鼠李糖苷、2个链状二萜、14个降倍半萜及其糖苷、2个甾体、2个三萜、3个木脂素苷和5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88–95为新化合物。通过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88和89的绝对构型。在体外筛选了所得化合物对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3、94、98、107、108、115和116显示了显著的抑制活性。
  第三章新疆鼠尾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新疆鼠尾草(S. deserta)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分布于新疆戈壁荒原而得名。新疆鼠尾草在民间以全草入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我们从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3个二倍半萜、4个二萜、8个三萜和9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其中3个二倍半萜(129–131)、1个二萜(132)和2个三萜(135–136)为新化合物。此外,通过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29、130的绝对构型,根据ECD谱确定了化合物131、132和135的绝对构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