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治疗SteinbergI、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6h】

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治疗SteinbergI、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病理

1.2 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调查

1.3 人工骨支撑棒技术

2.实验研究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入组标准

2.13 分组方法

2.14 病例资料整理

2.2 技术材料

2.21 髓芯减压术

2.22 人工骨支撑棒(纳米晶胶原基骨笼)

2.3 手术方案

2.31 术前检查

2.32 手术过程

2.33 术后处理

2.4 评估方案

2.41影像学评价

2.42 HHS(Harris Hip Score)系统

2.4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3.数据结果

3.1 一般资料数据整理

3.2 影像学评估结果

3.3 临床评估数据整理

3.31 HHS评分结果

3.32 VAS评分结果

4.讨论

5.典型病例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以髓芯减压为基础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螺纹纳米晶胶原基骨笼支撑棒)技术治疗早期(Steinberg分期Ⅰ、Ⅱ、Ⅲ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动态对比各期患者接受该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及手术效果,评价手术时机。
  方法:资料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骨科医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72例(93髋),其中男性41例52髋,女性31例41髋;患者年龄分布为22~59岁,平均为36.6岁。治疗方法上,研究组所有ONFH病人均经患侧股骨大转子下外侧微创切口入路行髓芯钻孔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术。术后给予患者静脉抗生素、常规换药抗感染治疗及抗凝治疗,并要求术后3周内禁止负重,后可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至2~3个月后完全负重。所有入组病人均获随访,并进行相应评估:临床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患髋手术前后功能状态及接受治疗后的改善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评价治疗后患髋疼痛缓解程度;影像学评估则是通过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取的骨盆X线片,观察股骨头外形、头内骨质密度及病灶区域坏死有无修复或继续进展。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0至36个月,平均为20.8个月。临床评价结果如下:本组收集病例中,Steinberg Ⅰ期患者男18髋,女14髋,平均年龄(32.5±8.5)岁;Steinberg Ⅱ期患者男27髋,女18髋,平均年龄(36.7±10.4)岁;Steinberg Ⅲ期患者男7髋,女9髋,平均年龄(38.1±12.1)岁。三组病例中男女患者比例经卡方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年龄经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HHS评分Steinberg Ⅰ期患者平均为(76.7±10.5)分,术后提高至(92.6±8.1)分,提高分数平均为(15.9±9.2)分(P<0.05);术前HHS评分Steinberg Ⅱ期患者平均为(64.5±11.3)分,术后提高至(86.4±11.7)分,提高分数平均为(21.9±11.5)分(P<0.05);术前HHS评分Steinberg Ⅲ期患者平均为(59.7±10.1)分,术后提高至(78.8±11.5)分,提高分数平均为(19.1±10.8)(P<0.05)。术后评分三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Steinberg Ⅱ期患者术后提高分数高于Ⅰ期患者,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93髋病例根据HHS评分标准有优45髋,良32髋,可12髋,差4髋,优良率达82.8%。参考VAS评分系统,本组72例患者中有优56例,良1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95.8%。随访X线片显示本组病例中有4髋出现坏死进展、股骨头阶梯样改变征象。
  结论: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术治疗早期ONFH疗效显著。其中对于Steinberg Ⅰ期的患者而言其术后效果更优于其他分期的患者,而对于Steinberg Ⅱ期患者而言其症状改善程度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