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米林地震序列监测与南迦巴瓦地震活动性研究
【6h】

米林地震序列监测与南迦巴瓦地震活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概述

1.1区域地质背景介绍

1.2研究区地震活动与构造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研究思路和章节要点

第二章地震双差定位与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方法及影响要素

2.1地震双差定位方法及程序参数

2.2地震活动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南迦巴瓦地震台网简介与地震分析处理

3.1台网构成分布及工作状态

3.2监测能力分析

3.3事件检测与地震分析

3.4震级计算与标准化

3.5米林地震序列初步分析处理

3.6小结

第四章米林地震序列精定位及时空分布特征

4.1米林地震序列时间特征

4.2米林地震序列精定位

4.3米林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

4.4小结

第五章米林余震b值时空分布及与构造的关系

5.1 b值的空间扫描方法及数据处理

5.2米林震源区b值空间分布特征

5.3 b值空间分布的反映的震源区介质与构造

5.4 b值时间分布特征

5.5小结

第六章南迦巴瓦地区地震活动性与构造分析

6.1南迦巴瓦地区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6.2南迦巴瓦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6.3南迦巴瓦地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关系

6.4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当前工作的结论

7.2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南迦巴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是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核心区,这里构造复杂,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海拔高、交通困难、高山起伏和峡谷穿错的复杂地理状况,这使得这一世界地学的热点地区很难开展地震学观测。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实时地震学课题组于2016年12月在南迦巴瓦地区布设流动台站,构建南迦巴瓦地震台网。并于运行期间发生米林M6.9地震,该台网记录了大量的余震资料,为探究南迦巴瓦地区构造情况提供了条件。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通过考察南迦巴瓦台网建设、数据传输和运行情况分析台站的噪声情况,对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并建立局部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人工检测地震和拾取地震震相、进而进行地震定位、标准化震级计算;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米林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根据得到的地震目录以及精定位结果,对米林地震震源区进行b值的时空扫描,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利用可以查到的历史地震资料,探讨研究区的地震活动性及构造特征。 论文工作在事件检测、震相拾取、速度模型建立以及计算过程中力求每一个环节客观严谨。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和认识: 1南迦巴瓦台网流动台站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南迦巴瓦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为米林地震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近震资料。 2精定位后的米林主震位置为29.85°N,95.06°E,震源深度约14km。发震断层位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磊峰连线的东北部,余震分布趋势几乎与帕隆-旁辛断裂平行,西北部抵达米林断裂,东南部终止于截断帕隆-旁辛断裂的NE走向断裂,震源深度集中在3~20km范围。 3米林地震序列为正常衰减序列,从震后一个月序列h值为1.26,b值在0.84左右分析,其后短期应无更强地震。 4米林地震前研究区的b值水平要低于研究区的b值背景,表明了米林震前,研究区应力积累较强。米林震后,研究区b值有一个跳跃式的上升,表现出应力的释放。 5米林地震震源区的b值空间分布变化范围在0.52~1.29之间,15km深度以上b值分布呈东西分布,15km深度以下呈NE-SW分布。浅层的b值变化与震源区的破裂程度有关,震源区深部b值的NE-SW分布特点反映了比鲁构造岩片与雅江缝合带的差异。 6研究区的近40年的地震分布情况,1977~1993年是研究区地震活动频度最高的时期,此后研究区呈现ML6.0地震12年左右的地震活动周期。空间分布上,近40年米林地震的震中附近是研究区地震活动最强的区域,ML4.0以上地震多发生于南迦巴瓦变质体东北部。 7研究区的地震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出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运动特征。米林地震震区是研究区地震活动最强区域,为断裂交汇区域。从力学角度来看,断裂交汇地带是应力调整的关键地区,可以解释研究区出现周期性地震活动的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