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使用后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6h】

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使用后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第2章 城市滨水公园慢行系统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慢行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规范

2.3 慢行主体的心理行为需求

2.4 城市滨水公园慢行空间的构成要素

2.5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评价体系构建

3.1 深圳湾公园及公园慢行系统概况

3.2 对评价主体、客体的研究

3.3 评价模型的选择

3.4 评价逻辑的建立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使用后评价

4.1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4.2 对问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4.3 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质化分析

4.4 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满意度评价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优化提升策略

5.1 组织合理高效的慢行网络

5.2 配置实用健全的慢行设施

5.3 打造舒适宜人的慢行景观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热点。这种新型的低碳出行方式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慢行系统发展迅猛。目前国内外对于慢行系统的研究多在设计层面,并且研究仅仅局限于城市交通领域,使得慢行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与此同时,慢行系统逐渐被社会认识和接受,大量的社会需求以及对使用人群的不重视导致了大量问题的出现。以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慢行系统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城市交通之外,运用使用后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促进慢行系统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进行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分析,总结出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的慢行客体构成要素及慢行主体使用特征;根据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的特点选取了朱小磊的“结构—人文”评价模型;形成了以量化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在量化分析结论的基础上采用质化分析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找出具体的问题并检验量化分析结论的研究思路;参考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并根据深圳湾慢行系统自身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问卷的形式采集数据信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并做初步分析,以及检验问卷的可靠性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量化分析结论;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选取权重较大且得分较高(评价一般)的指标做进一步分析,主要运用访谈调查和行为观察的方法,确定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及问题所在的位置。综合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果,总结出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积累值得学习的规划经验,并作出最终的评价结论。
  通过归纳整理深圳湾公园慢行系统的评价结论,针对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第一,组织合理高效的慢行网络,包括提高交通流线的连续性与合理性,提升慢行节点的空间活力等方面;第二,配置实用健全的慢行设施,包括完善标识系统,增加休息设施与服务设施的数量及种类,改善夜间照明等方面;第三,打造舒适宜人的慢行景观,针对公园内海水水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种植遮阳性好、生长较快的速生乔木以及具有驱蚊虫效果的植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