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伴结肠痉挛便秘患者肠壁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的表达
【6h】

伴结肠痉挛便秘患者肠壁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神经系统与便秘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在便秘患者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中常发现局部结肠肠管痉挛,其远端、近端肠管多无异常表现。本实验应用肠神经系统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对有肠管痉挛表现的便秘患者肠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检查肠壁神经丛及其组成成份有无异常改变,探讨便秘患者结肠痉挛的病因,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1标本采集
  1.1标本的选择:所有取材对象均为经结肠传输试验诊断为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患者,手术方式均为结肠次全切除术。以钡灌肠检查和(或)术中发现有肠管痉挛者19例作为痉挛组,无肠管痉挛表现的便秘患者20例作为非痉挛组;痉挛组男性6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范围31-74岁,中位年龄为63岁;非痉挛组男性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18-66岁,中位年龄48岁。
  1.2采集方法:术中肠管标本取下后切取全层肠壁组织,大小为2×2cm,注意去除钳夹部位肠壁。取材部位为乙状结肠痉挛段和横结肠,非痉挛组取材部位为乙状结肠、横结肠。
  1.3标本处理:标本取下经PBS缓冲液冲洗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小时后捞出后修整标本,经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制成石蜡标本。
  2染色镜检
  2.1石蜡标本切片制备:应用轮转式切片机切片,温水漂浮法捞片,烤干备用。
  2.2染色:切片经脱蜡、水化、抗原修复、1%甲醇双氧水孵育、血清封闭后滴加一抗(NSE、S-100)及二抗,然后经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等步骤,最后封片。
  2.3镜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肠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状态和神经节细胞的形态,计数粘膜下层和肌层内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数目,方法为同一切片随机选取5个低倍镜视野(视野不重叠)分别计数粘膜下层及肌层的神经丛数和神经节细胞个数(高倍镜下进行辨认)。
  2.4采图:分别对两组患者肠壁各层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不同视野下的表现进行采图,观察到有异常改变的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变化时采图。
  3数据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统计分析,检测方法为两样本独立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1镜下表现:
  1.1 NSE染色:非痉挛组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内可见呈深棕色的神经节细胞,分布大小均匀,神经纤维规则;痉挛组可见,深棕色的神经节细胞数量、体积发生改变,神经纤维紊乱增生。
  1.2 S-100染色:非痉挛组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可见,深染的神经丛中多个细胞状的“空白区”,即神经节细胞,大小形态规则,神经纤维排布规则;痉挛组可见,神经节细胞大小、形态、数量有变化,神经纤维多紊乱增生。
  2 NSE染色分析结果:神经节细胞数量:与非痉挛组比较,痉挛组痉挛段肠壁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内的神经节细胞数量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段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数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丛数量:两组患者在相对应部位肠管的肠壁神经丛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S-100染色分析结果:神经节细胞数量:与非痉挛组比较,痉挛组痉挛段肠管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内的神经节细胞数量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段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数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丛数量:两组患者在相对应部位肠管和神经丛中的神经丛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便秘患者结肠痉挛与肠神经系统中神经节细胞数量、成熟程度改变有关,肠壁中增生紊乱的神经纤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患者痉挛段肠管病理表现与巨结肠类缘病类似,患者无结肠扩张,可能与患者病变程度轻,近端结肠处于代偿期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