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牙颌对称性的CBCT研究
【6h】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牙颌对称性的CBCT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3 研究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

1 测量项目重测信度的检验

2 牙列中线情况

3 正常胎组的对称性

4 Ⅱ类亚类组的对称性

5 Ⅱ类亚类组与正常(牙合)组的比较

6 Ⅱ类亚类组各统计指标与磨牙间距的相关性

附图

附表

讨论

1 测量方法的选择

2 测量项目的选择

3 统计指标的确定

4 研究对象年龄的选择

5 测量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特点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Angle将一侧磨牙关系呈远中关系、另一侧磨牙关系呈中性关系的错(牙合)畸形定义为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与之相关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对这种特殊的错(牙合)畸形特点的准确分析,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进行。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tomography,CBCT)资料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的牙颌对称性进行分析,比较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研究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上下颌牙弓形态特征、下颌骨形态及位置特征。
  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19.1-34.1岁,平均年龄24.6岁)作为Ⅱ类亚类组;从河北医科大学在校学生中选取个别正常(牙合)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范围18.1-25.8岁,平均年龄21.5岁)作为正常(牙合)组。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对每个研究对象在牙尖交错位时进行CBCT扫描,所得解剖结构图像以二维数字成像和医学通信文件(2-D digital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形式保存并导入Invivo5软件,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读取,进行上下牙列和下颌骨的三维重建,定位标记点,对上下颌牙列及下颌骨进行各线距和角度的测量。
  通过确定上颌牙列中点、切牙孔点、上颌磨牙点、下颌牙列中点、下颌磨牙点、髁突顶点、下颌角点、颏下点和髁突中点等标志点,确定相应的测量项目:上颌牙弓弧形长度、上颌牙弓弧形长度投影、上颌牙弓直线长度、上颌牙弓直线长度投影、上颌磨牙位置、上颌磨牙位置投影、上颌磨牙夹角、上颌中线、下颌牙弓弧形长度、下颌牙弓弧形长度投影、下颌牙弓直线长度、下颌牙弓直线长度投影、下颌磨牙夹角、下颌磨牙位置、下颌磨牙位置投影、下颌中线、下颌升支长度、下颌体部长度、下颌骨长度、下颌角度、髁突角度、髁突位置、髁突间距、髁突夹角、喙突位置、喙突间距、喙突夹角、磨牙间距。用两侧测量值的差值(Ⅱ类亚类组:远中侧-中性侧,正常(牙合)组:左侧-右侧)及上颌磨牙夹角、下颌磨牙夹角、髁突间距、髁突夹角、喙突间距、喙突夹角、上颌中线、下颌中线和牙列中点间距(下颌中线-上颌中线)表示两侧间差异,作为统计指标,用磨牙间距表示Ⅱ类亚类组远中侧咬合关系异常的严重程度。定义各统计指标的基准值(即两侧完全对称时的值),除上颌磨牙夹角、下颌磨牙夹角、髁突夹角及喙突夹角为90外,其他指标的基准值均为0。与基准值不同即可认为存在不对称。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①对Ⅱ类亚类组和正常(牙合)组表示两侧间差异的统计指标分别与基准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两侧的对称性;②对两组统计指标间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③将Ⅱ类亚类组各统计指标分别与磨牙间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标准α定为0.05。
  结果:
  1Ⅱ类亚类组中①上中线正、下中线偏向远中侧的占60%(18例),②下中线正、上中线偏向中性侧的占23%(7例),③上下中线均发生偏斜的占17%(5例)。
  2对正常(牙合)组的对称性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上颌磨牙位置差值和上颌磨牙位置投影差值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的上颌磨牙位置、上颌磨牙位置投影均大于右侧,差值分别为0.67±1.22mm和0.81±1.34mm。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Ⅱ类亚类组的对称性检验结果显示:Ⅱ类亚类组远中侧的下颌牙弓弧形长度投影、下颌磨牙位置、下颌磨牙位置投影、下颌体部长度小于中性侧,差值分别为-0.44±1.11mm,-1.62±2.17mm,-1.00±1.78mm,-1.15±1.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上颌磨牙夹角为90.6±1.6°、下颌磨牙夹角为87.6±2.5°,上颌中线为-0.36±0.92mm,下颌中线为0.95±1.14mm,牙列中点间距为1.31±0.79mm。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4对Ⅱ类亚类组与正常(牙合)组的统计指标进行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Ⅱ类亚类组两侧上颌磨牙位置投影差值、下颌磨牙位置差值、下颌体部长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组,差值分别为1.05mm,1.41mm,1.21mm,而下颌中线和牙列中点间距大于正常(牙合)组,差值分别为1.09mm和1.30mm(P<0.05)。
  5对Ⅱ类亚类组各统计指标与磨牙间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发现Ⅱ类亚类组的下颌磨牙夹角与磨牙间距呈中等强度负相关,而下颌牙弓直线长度差值、下颌牙弓直线长度投影差值和牙列中点间距与磨牙间距呈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另外,与磨牙间距表现出正的弱相关性,下颌升支长度差值、下颌骨长度差值、下颌磨牙位置差值和下颌磨牙位置投影差值与磨牙间距表现出负的弱相关性。
  结论:
  1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常伴有牙列中线的偏斜,且多发生在下颌;
  2Ⅱ类关系的形成主要与下颌磨牙位置相关,与上颌磨牙位置和下颌骨及升支的长度也有一定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