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NB-UVB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
【6h】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NB-UVB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

2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后各观测指标的改变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微等离子体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m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作为一种新技术,近些年来在改善皮肤细纹、粗糙、松弛、瘢痕及色素沉着等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上,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从疗效、安全性、恢复时间的总体评估上,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临床应用中,被证实能显著改善烧伤后瘢痕及皮肤色素沉着。本文通过研究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窄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观测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相关的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量、黑素颗粒、黑色素细胞功能活性的表达指标,为指导临床治疗瘢痕及色素沉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建立动物模型:选择10只健康豚鼠(普通级),雌性5只,雄性5只,体重0.25~0.35kg,7~10周龄,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照射剂量:900mJ/cm2,1次/周,共3次。统计NB-UVB照射前后豚鼠皮肤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c-kit蛋白阳性细胞数目。模型皮肤较正常皮肤各项指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判断为造模成功。
  2.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治疗:A组:对照组。B、C、D组:治疗组,治疗参数为作用时间0.6s,输出功率依次为10Watt、20Watt、30Watt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照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完成治疗后2、4、6周,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黑素颗粒染色(Masson-Fontana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it蛋白),观察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黑色素细胞活性的改变。
  3.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所占表皮面积百分比、c-kit蛋白阳性细胞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NB-UVB照射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结束后2、4、6周各处理组间数据比较,符合正态且方差齐的数据应用区组方差分析,正态且方差不齐或非正态的数据采用区组秩和检验。对各时间点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所占表皮面积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的判断标准。
  分析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NB-UVB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
  结果: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后色素沉着观测指标的改变
  1.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2、4周:B、C、D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周:B、C、D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重复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分组因素主效应均存在,二者交互作用也存在。
  2.黑素颗粒所占表皮面积百分比变化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2周, B、C、D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无差异;D组较B、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B、C、D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周,仅 D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重复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分组因素主效应均存在,二者交互作用也存在。
  3.c-kit蛋白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2周,B、C、D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6周,未发现c-kit蛋白阳性细胞存在。
  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可加速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消退,对改善NB-UVB照射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动物模型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