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光活化消毒在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h】

光活化消毒在牙髓牙周联合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主要仪器设备高速涡轮手机(NSK)、车针(马尼)、扩大针(瑞士 登士柏)

2病例选择

3记录一般情况

4口腔临床检查

5实验方法

6取样

7口腔卫生宣教

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应法(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各指标

9提取样本中细菌DNA

8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指标

2根管内灭菌效果

3 Pg相对总菌的含量

4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效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2光活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3 PAD辅助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特点

4 PAD辅助牙周牙髓联合病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5 PAD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杀灭根管内细菌

6 PAD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杀灭牙周致病菌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根管消毒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是一类同时发生在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且相互连通的疾病。该病由于病变同时涉及牙周和牙髓组织,通常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感染细菌种类较为复杂,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实验应用光活化消毒技术(photo-activated disinfection, PAD)在根管治疗和牙周治疗中发挥的高效灭菌作用,观察临床各疗效指标和牙周致病菌在龈下菌斑中相对含量的变化,评价 PAD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治愈率。
  方法:
  1.实验对象:按照1999年国际牙周病分类研讨会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界定为同一颗牙并存着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连通的诊断标准,在河北省口腔医院内科门诊随机选择30名患有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源性感染引起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年龄在20~60岁,其中女性14人,男性16人。
  2.实验分组:将纳入的3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即A组:常规根管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B组:光活化消毒辅助常规根管治疗和常规牙周基础治疗;C组:光活化消毒辅助常规根管治疗和光活化消毒辅助牙周基础治疗。
  3.实验方法:首先了解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基本情况,在通过具体的牙髓活力电测试、牙周检查、根尖片检查、叩诊反应、松动度检查等确诊患牙。根据实际病情和实验安排,向患者说明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并嘱患者按时复诊时间和复诊的必要性,对患者口腔卫生控制情况进行指导。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完善的根管治疗和系统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和必要的调,统称综合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综合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探诊出血(bleed on probing, BOP)的变化。每个患牙牙周随机选择一个位点(PD≥5mm),应用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三组在综合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所占总菌的比例变化。多根牙根管内随机选择一个牙根,应用 Real-time PCR技术测量根管治疗前后,根管内细菌总量的变化,比较各组间细菌总量变化的差别。对这些数据应用 SPSS21.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
  结果:
  1.临床指标:三组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或有好转,牙龈红肿消退,质地由松软变坚韧,牙周探诊出血减少,松动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综合治疗前,三组患者 PD、CAL、BOP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后6周和12周,各组内的PD、CAL、BOP值均低于治疗前,三组组内 PD、CAL、BOP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后6周和12周时,各组组间 PD、CAL、 BO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 PD、CAL、BOP指标在治疗后6周和12周数值均低于同期 A组和 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根管内灭菌效果: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患牙在根管治疗前细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后,B组与 C组根管内细菌少于A组,A组细菌含量相对于B组和 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与C组细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Pg相对总菌的含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基线时,A、B、C三组 Pg相对总菌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 Pg相对总菌的含量在治疗后6周和12周均低于基线水平,即各组组内 Pg相对总菌的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周和第12周时,C组 Pg相对总菌的含量低于A组和B组,三组组间Pg相对总菌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效果分析:经秩和检验分析,综合治疗后,A组
  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时,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 C组比较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常规治疗和PAD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都能控制改善自觉症状、临床症状和牙周炎症,但 PAD辅助治疗的效果更好。
  2.PAD辅助常规根管预备,比常规根管预备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3.PAD技术具有高效灭菌作用,对牙周致病菌Pg的杀菌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更好的控制牙周炎症。
  4.PAD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高效的灭菌能力、安全有效且不会产生副作用的优点,可以很好的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