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研究
【6h】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情况

2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比较

3 SLE疾病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比较

4 SLE病程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比较

5 SLE骨量正常组、骨量异常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ESR、CRP水平比较

6 SLE抗核抗体均质型组、颗粒型组、混合型组与健康对照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比较

7 SLE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SS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RNP抗体、抗SSB抗体阴性组、阳性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比较

8 SLE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骨质疏松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体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及反应性细胞引起的以慢性炎症和多器官损害为特点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骨质疏松这一长期并发症不可避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是骨组织新陈代谢的产物,分为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产物,国际上推荐PINP为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时的代谢产物,国际上推荐β-CTX为骨吸收标志物。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反映骨形成与骨吸收代谢平衡状态,往往先于骨密度改变,这对于早期发现骨质情况,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价值。大量荟萃分析证实SLE患者无论是否处于治疗过程中,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除药物因素外,疾病本身也参与着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疾病损伤指数越高,骨质流失越严重,以腰椎和股骨头为著。引起SLE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复杂,血清免疫学因素、疾病活动性、慢性炎症、代谢因素、体内激素水平异常、精神神经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诱导骨质疏松或起到重要作用。激素的长期应用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质疏松已成为临床共识,然而SLE疾病本身对骨代谢的影响及所致骨质疏松的研究为之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腰椎、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血清PINP、β-CTX水平,并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以SLEDAI评分评估)、病程、血清免疫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a,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等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阐述疾病本身因素对骨代谢或骨质疏松的影响,并探讨骨转换生化指标及BMD在SLE患者骨质疏松中临床价值,为SLE继发OP的预防、早期诊疗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1选取初治SLE患者52例(女性45例,男性7例)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SLE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SLEDAI评分标准)分为轻度活动组(5≤SLEDAI≤9,13例)、中度活动组(10≤SLEDAI≤14,15例)、重度活动组(SLED AI≥15,27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早期组(病程≤3月,24例)、中期组(3月<病程≤1年,14例)、长期组(病程>1年,14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27例)、骨量减少组(22例)、骨质疏松组(3例)。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PINP、β-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左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参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对骨密度进行评价。
  3记录SLE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相关辅助检查。比较各组间PINP、β-CTX水平差异,并对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病程等与骨密度、血清PINP、β-CTX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4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SLE组左髋部整体骨密度、血钙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及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2 SLE疾病轻、中度活动组左髋部骨密度、血钙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组血钙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轻度及中度活动组,PINP、β-CTX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SLE病程早期组腰椎骨密度、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钙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股骨颈及左髋部骨密度、血钙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INP、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晚期组左髋部骨密度、血钙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中期组股骨颈、左髋部骨密度均低于早期组,PIN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晚期组股骨颈、左髋部、腰椎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早期组,PINP水平低于中期组(P<0.05)。
  4 SLE骨量正常、骨量异常组两两比较,免疫球蛋白、补体、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SLE抗核抗体均质型组血钙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INP、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组左髋部骨密度、血钙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混合组血钙、血磷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INP、β-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SLE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血钙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
  SLE抗心磷脂抗体、抗SSA-60KD抗体、抗SSA-52KD、抗U1RNP抗体、抗SSB抗体、抗rRNP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 SLE股骨颈、左髋部、腰椎骨密度均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血钙水平与疾病活动性、ESR呈负相关,与IgA、补体C3、C4成正相关(P<0.05);PINP水平与CRP呈正相关。
  结论:
  1 SLE初治患者即可出现骨密度降低,多发生于髋部。
  2 SLE初治患者髋部和腰椎骨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
  3 SLE初治患者血钙水平明显降低,且与疾病活动性、ESR呈负相关,与IgA、补体水平呈正相关。
  4 SLE初治患者体内骨转换标志物PINP、β-CTX均有升高,提示SLE患者骨转换较为活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