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6h】

中西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中西药联合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视力及眼底形态学变化

一、研究对象

二、设备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中西药联合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备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在接受中西药治疗后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并客观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视野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对象与方法: 1、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8年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 ICGA)确诊为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特发性CNV患者接受中西药治疗者共31例(35只眼),对其视力、眼底彩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视力与相关眼底形态学改变进行相关分析。 2、收集我院2007年至2009年经FFA及ICGA确诊湿性型AMD、特发性CNV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共14例(16只眼),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底彩照、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 结果:1、治疗6个月后,48.6%的病例视力提高超过2行,45.7%的病例视力稳定,在平均随访12.4个月后,54.3%的病例视力提高超过2行,40%的病例视力稳定,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灶面积明显减小,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治疗后6个月与最后随访时间CNV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NV最大病灶面积与视力无相关性(P=0.07,r=—0.310);治疗后各期CNV最大病灶面积与视力呈负相关(治疗后3个月:P=0.036,r=—0.356;治疗后:6个月P=0.043,r=—0.343;最后随访:P=0.019,r=—0.394)。 2、治疗后6个月中心30°视野平均缺损(MD)、丢失变异(LV)明显下降(P<0.05),中心10°视野LV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mfERG第3环、第5环N1波振幅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R)=0.03,P(5R)=0.021);治疗后6个月mfERG第1环、第2环P1波振幅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R)=0.012,P(2R)=0.036)。 结论: 1、中西药联合治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部分病人应用中西药治疗对稳定或改善病变、减小黄斑区病灶面积有较好的效果。 2、中西药联合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或改善黄斑区视功能,减少中心视野的缺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