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6h】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移植免疫研究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但由于其高并发症发生率,限制了该模型在移植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移植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门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扭曲或出血等,可以通过强化显微技能的训练加以克服,但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然是移植大鼠术后长期存活的严重障碍。文献报导,目前通用的“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17.7%,但实际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比这一数字更高,因为发生轻度胆道并发症但一般状态良好的大鼠可能并未列入其统计范围。在我们的前期实验中,按观察时间点取材,把所有术后胆道出现异常的大鼠均列入统计范围,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40%。但无论如何,胆道并发症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免疫、病理和功能学等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旨在分析影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寻找更合理的胆道重建方式以及手术技巧,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改进和下一步移植免疫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方法:1.健康雄性SD大鼠87只,体重200~250g,根据是否进行肝移植随机分为三大组:移植组(“二袖套法”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非移植组(仅模拟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重建)以及正常大鼠假手术组(仅行开腹及关腹手术)。其中肝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根据胆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又分为:胆管—胆管重建组和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鉴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不进行肝动脉的重建,为了探讨肝动脉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移植组根据肝动脉结扎与否再分为:不结扎肝动脉的胆管—胆管重建组和结扎肝动脉的胆管—胆管重建组,不结扎肝动脉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和结扎肝动脉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各手术处理组根据观察时间点,设立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3个亚组。2.各组分别于相应的观察时间点,切取肝脏组织行石蜡切片进行观察,提取血清检测AST、ALT、TBIL、DBIL、GGT以及ALP,同时以正常大鼠假手术组的肝脏以及血清标本作为对照,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病理改变、血清学指标等判断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结果:1.移植组中,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4.9±8.22分钟,无肝期时间为16.0±2.47分钟,手术成功率95.8%(23/24)。胆胆重建移植组与胆肠重建移植组间各项手术时间如冷缺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手术组间胆道重建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胆道并发症根据肝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进行判断。肝移植组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9.6%,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5%)和假手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中,胆—肠重建组明显高于胆—胆重建组,差异显著(90.9% Vs50%,P<0.05)。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胆—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最高(55.6%),明显高于其他各亚组,差异显著(P<0.05);不结扎肝动脉胆—胆重建组及假手术组中无胆道并发症发生。 3.出现胆道并发症的大鼠术后表现为小便颜色变黄,毛发逐渐蓬松干枯,反应迟钝,进食减少,少数甚至出现眼球出血,精神状况急剧下降,进食、活动减少,最终濒临死亡。4.胆道并发症的肉眼观察:胆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肝门部脓肿、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泥形成和肝内脓肿等。移植组中,肝门部脓肿的发生率最高(60.9%),其次为肝外胆管扩张(34.8%);而在非移植组中则以肝外胆管扩张为主,其中结扎肝动脉胆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肝外胆管扩张(44.4%)和胆泥形成(22.2%)。5.病理学观察:有胆道并发症的肝组织标本中,汇管区大量的单个核细胞浸润,以胆肠重建的肝移植组为甚;其次是肝内胆管扩张和胆泥形成、胆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和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中央静脉可见扩张,部分可见肝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高度胆管扩张的组织标本中,胆管的正常结构完全消失,胆管周围组织坏死,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6.血清学指标检测:移植组和非移植组的血清AST、ALT、TBIL、DBIL、GGT和ALP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尤以AST和TBIL升高明显,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移植组的AST和ALT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胆红素则呈逐渐升高趋势,以术后第7天组最为显著;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胆肠重建组的肝功能受损程度较胆胆重建组严重,尤以胆红素升高明显,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组的血清学各指标均高于不结扎肝动脉组,其中尤以胆红素升高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经典“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的高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提示该模型尚不完善,仍需改进和进一步的探索。2.肝移植组、结扎肝动脉的胆—胆重建非移植组和/或胆—肠重建非移植组均具有较高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提示肝动脉重建与否可能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有关。3.肝移植组胆道并发症高于非移植组提示,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门部过份游离即肝门胆管的血供破坏是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4.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不适合用于移植免疫等相关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