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LE患者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6h】

SLE患者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汇表

声明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1.研究目的: 红斑狼疮(Iupus erythematosus,LE)是一种多见于15~40岁女性、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是一个病谱性疾病,病谱的一端为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另一端为有内脏多系统受累、并常有皮肤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SL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沉增快,其免疫学特征主要是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伴随T淋巴细胞减少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微环境中具有多种分化倾向、高度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的非造血性干细胞,参与造血微环境形成,调控造血功能。MSCs是造血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不仅起支持作用,而且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目前SLE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以往研究多数着重于T、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或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改变等方面。近年用异体骨髓移植治疗SLE患者,用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代替患者的病态干细胞,重建SLE患者的免疫细胞及血细胞,有可能根治SLE。此外有文献报道雌性狼疮鼠骨髓CFU—GM明显减少,SLE患者T淋巴细胞形成能力下降,均提示SLE可能是干细胞疾病。最近有研究发现SLE患者的MSCs存在异常,发现SLE的发生、发展与造血微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MSCs与SLE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关系,为该病的发病机理提供新的依据。 2.研究方法: 本试验共分为三组:①SLE活动期患者血清/MSCs组(11人);②SLE非活动期患者血清/MSCs组(13人);③正常人(对照组)血清/MSCs组(11人)。所有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分类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SLE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的患者进入活动期组,SLEDAI评分<10分的患者进入非活动期组。对照组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 抽取SLE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后分离提取血清,制成含10%人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观察SLE患者血清对MSCs的生长、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的影响,方法步骤如下: 2.1 MSCs分离、纯化、传代及鉴定 2.2取P5代MSCs,用含10%人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进行培养。通过培养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变化: 2.2.1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2.2.2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2.2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2.3取P5代MSCs,用含10%人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进行培养。观察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IL—6、IL—7、SCF的变化: 2.3.1利用RT—PCR技术检测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IL—6、IL—7、SCF在mRNA水平的变化。 2.3.2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IL—6、IL—7、SCF在蛋白水平的变化。 3.研究结果: 3.1 MSCs可以黏附到塑料瓶底部生长,形态呈长梭形。MSCs表型为CD29和CD44阳性,而CD45、CD106、CD71、CD34为阴性;体外培养的MSCs表面CD166的表达则不稳定,部分标本呈阳性,部分则呈阴性。 3.2 MSCs的细胞生物学变化的比较 3.2.1分别对三组培养MSCs绘制生长曲线,发现三组细胞的增长曲线基本相同,未见明显的差别; 3.2.2通过MTT法分别检测三组培养MSCs的细胞增殖,发现三组细胞的增殖基本相同,未见明显的差别; 3.2.3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三组培养MSCs的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凋亡细胞数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SLE活动期组凋亡细胞数目较非活动期组增多(P<0.05)。 3.3 RT—PCR结果 3.3.1 IL—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IL—6 mRNA在MSCs中表达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_3.2 IL—7: SLE活动期组IL—7 mRNA在MSCs中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3.3 SCF:三组之间SCF mRNA在MSCs中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SLE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SLE活动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 3.4 Western blot结果 3.4.1 IL—6:三组MSCs均分泌IL—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MSCs分泌IL—6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4.2 IL—7:三组MSCs均分泌IL—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及非活动期组MSCs分泌IL—7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403 SCF:三组MSCs均分泌SCF,SLE活动期组及非活动期组SCF的表达显著降低,且三组之间分泌SCF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SLE活动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 4.研究结论: SLE患者的血清能使正常人MSCs细胞凋亡增加,抑制正常MSCs分泌L—6、IL—7及SCF。并且SLE患者的血清对细胞凋亡及SCF分泌的影响可能与患者病情的活动度有关。实验结果提示SLE患者的血清可引起正常MSCs发生继发性损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