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肺结核的临床CT诊断与随访研究
【6h】

现代肺结核的临床CT诊断与随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现代肺结核的发病及影像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肺结核CT误诊24例的分析与思考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菌阴肺结核的临床CT诊断与随访研究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基金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肺结核无论在发病方面还是临床表现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内在原因是结核杆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耐药菌株的出现;同时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也是导致现代肺结核发病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老年人、糖尿病及艾滋病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合并肺结核病例不断增多。此外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疾病病例也逐渐增多,是导致肺结核误诊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率仅约40%,近60%的活动性肺结核得不到病原学诊断,即所谓菌阴肺结核,影像学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随着HRCT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影像空间分辨率,但其对于肺结核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也是目前造成肺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肺结核新的发病和流行形势,影像科医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肺结核检查和复查随访程序并坚持影像结合临床的基本原则是肺结核正确诊断的保证。 本研究重点研究现代肺结核发病方面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的现状,探讨现阶段肺结核影像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误诊的主要原因,总结菌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并进一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CT诊断能力,以期能够尽早、准确的做出肺结核的诊断,进一步提高肺结核病的防控水平。 第一部分现代肺结核的发病及影像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目的:探讨现阶段肺结核影像学误诊的主要原因。 方法:分析国内外肺结核的细菌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误诊文献。 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使肺结核的发病和影像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影像学诊断的高误诊率。 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现代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建立一套严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规范可更好的减少肺结核的误诊。 第二部分肺结核CT误诊24例的分析与思考 目的:分析肺结核CT误诊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与策略。 方法:收集24例与肺结核相关的CT误诊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结合其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4例误诊病例中9例肺结核分别被误诊为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转移瘤等;15例其他疾病误诊为肺结核。 结论:提高对肺结核影像表现新特征的认识、紧密结合临床,建立规范化检查程序,才能有效地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 第三部分菌阴肺结核的临床CT诊断与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影像学诊断的现状、作用、局限和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为肺结核病例130例,经过病理(细菌学)及CT随访、临床综合诊断肺结核共115例,分为菌阴肺结核和菌阳肺结核两组,并对两组间HRCT相关征象及PPD结果分别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1) CT对初诊肺疾病的误诊率为18.46%,初诊HRCT对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00。(2)菌阴组实变和空洞的发生率分别为47.06%和26.47%显著低于菌阳组(68.O9%,74.47%)(P0.05);菌阴组多发空洞的发生率(22.22%)显著低于菌阳组(77.14%)(P<0.001);空洞性菌阴肺结核树芽出现率(88.89%)低于菌阳组(100%)(P<0.05);菌阴组树芽伴随空洞的出现率(30.77%)低于菌阳组(81.40%)(P<0.001)。(3) PPD在菌阴和菌阳组阳性结果中,菌阴组PPD强阳性率58.33%显著高于菌阳组11.11%(P<0.05)。 结论:绝大多菌阴肺结核是经临床综合诊断的肺结核,CT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但CT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因此,影像诊断要紧密结合临床并建立科学严谨的检查及影像学随访复查程序是结核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