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FM信号——一种来自Dickeya dadantii的新型群体感应信号的分离及性质探讨
【6h】

VFM信号——一种来自Dickeya dadantii的新型群体感应信号的分离及性质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写词和英汉对照表

1前言

1.1 Dickeya dadantii 病害概况

1.2 D. dadantii的致病机理

1.3 D. dadantii中群体感应(QS)系统

1.3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D. dadantii野生型菌株及报告菌株的保存、复壮与复苏

2.3 VFM信号的性质确定

2.4 VFM信号的检测

2.5 D. dadantii 的发酵

2.6 VFM信号粗分离除杂填柱材料的选择及方法探索

2.7 VFM信号的hPLC分离

3 结果与分析

3.1 D. dadantii野生型菌株及报告菌株的保存、复壮

3.2 VFM信号性质的确定

3.3 VFM信号的检测

3.4 D. dadantii 的发酵

3.5 VFM信号粗提物分离前处理、分离方法及条件的摸索

3.6 VFM信号的分离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A

附 录 B

附 录 C

附 录 D

附 录 E

附 录 F

附 录 G

附 录 H

附 录 I

附 录 J

展开▼

摘要

Dickeya dadantii,原名Erwinia chrysanthemi3937,是一种常见的欧文氏菌属的植物病原细菌,其为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在适合的环境下入侵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木质部,其主要表症是引起植物的“软根”、“褐变”等。该病原菌可在植物的各个生长周期入侵植物,其宿主植物范围广,并不断地在扩大,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有块根的植物如马铃薯、蔬菜与水果如菜椒与番茄,及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园艺作物等。
  目前报道的Dickeya dadantii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能致使植物细胞壁裂解的胞外酶类(包括一系列的果胶酶、一个纤维素酶及四个蛋白酶等)、脂多糖、胞外多糖、生物膜、铁载体、运动性、及hrpⅢ型分泌系统等,其中植物“软腐”病症是由胞外酶引发的。
  William Nasser(2013)等研究发现,Dickeya dadantii入侵植物时存在一个潜伏期,在细菌浓度达到一定阀值时,会引起植物病害表症的大规模出现,他们怀疑该菌的扩繁与入侵受群体感应信号影响,并以野生型病原菌的胞外酶为表型,通过Tn5插入获得了两个表型缺失可被上清液互补回来的突变体,并首次发现了一段25kb的毒力因子调控基因簇(vfm基因簇),该基因簇中含有VFM合成和调控基因,可以调控胞外酶及VFM信号的生成。但vfm基因簇产生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却不明确。
  应William Nasser博士团队的邀请,作者所在实验室与其就Vfm群体感应信号的分离鉴定进行合作研究。本文使用在调控VFM信号合成及胞外酶表达的基因vfmE的启动子后插入uidA-Km基因簇做成的报告菌株A5243,测试VFM信号分子的活性。通过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的实验确定了VFM信号分子的极性。并使用乙醇浸提,MCI小孔树脂及凝胶分离的方法,获得VFM信号分子的粗提物。然后用正相硅胶细分离,获得相对较纯的信号分子,为进一步使用hPLC纯化和用MS及NMR鉴定出信号分子结构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研究揭示了一些VFM信号物理及化学的特性,如通过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的实验发现,VFM信号分子不能被乙酸乙酯萃取却能被正丁醇萃取出来,确定了VFM信号为大极性物质。再如通过不同pH,高温处理后,VFM化学性质仍然稳定,且其长时间放置后化学性质稳定,由此得知VFM信号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另外不同试剂及蛋白酶K处理VFM信号的实验结果表明,VFM信号被饱和EDTA溶液、甲醇及蛋白酶K处理后仍然稳定,但其能与丙酮反应。
  本文对VFM信号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为VFM信号分子的纯化及结构鉴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若VFM信号结构得以确定,不仅对Erwinia属的植物致病菌中发现新的群体感应信号有指导意义,并有可能发现新的植物致病调控机制,同时,对细菌的进化进程的研究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