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粒色调控机制差异比较分析
【6h】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粒色调控机制差异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拟南芥、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起源进化关系

1.2 种皮色素和类黄酮代谢组分的研究

1.3拟南芥和芸薹属作物中透明种皮基因(Transparent Testa genes, TT genes)的研究

1.3.1 拟南芥TT基因的研究

1.3.2 芸薹属作物TT同源基因的研究

1.4 芸薹属作物粒色基因遗传和定位的研究

1.4.1白菜型油菜粒色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

1.4.2甘蓝型油菜粒色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

1.4.3其它芸薹属作物粒色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

第2章 十字花科物种类黄酮途径基因成员的全基因组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十字花科已测序物种中TT同源基因的鉴定

2.1.2 类黄酮途径基因在不同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分析

2.1.3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中类黄酮途径基因的同源比对分析

2.2结果与分析

2.2.1 类黄酮途径同源基因

2.2.2类黄酮途径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分析

2.2.3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中类黄酮途径基因的同源比对

2.3 讨论

第3章 不同来源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中粒色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对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植物材料

3.1.2 类黄酮关键基因及粒色候选基因引物设计

3.1.3 RNA提取和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极端黄、黑籽材料中类黄酮途径基因的系统表达差异对比分析

3.2.2不同来源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中粒色主效基因的表达模式对比分析

3.2.3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中粒色基因各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对比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不同来源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种子中代谢组分差异对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类黄酮组分提取

4.1.3 类黄酮标准品制备

4.1.4 LC/MS分析

4.1.5 数据采集和分析

4.1.6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不溶性原花色素提取及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类黄酮组分检测结果

4.2.2 不溶性原花色素含量测定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种子转录组和粒色主效基因差异分析

5.1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DNA和RNA提取

5.1.3 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

5.1.4 连锁标记开发和基因定位

5.1.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分析

5.1.6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标记开发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近等基因系群体粒色性状调查

5.2.2 与SCA9-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5.2.3 转录组测序和比对结果

5.2.4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检测

5.2.5 qRT-PCR分析结果

5.2.6 DEGs聚类分析

5.2.7 SNP,Indel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分析结果

5.2.8 GO和KEGG聚类分析

5.2.9 蛋白互作分析

5.2.10 CAPS标记转化结果

5.2.11 不同类型油菜中粒色主效基因的差异分析

5.2.12粒色候选基因转基因后代中类黄酮途径基因和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缩 略 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