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潘德列茨基《第七交响曲》中合唱部分的织体研究
【6h】

潘德列茨基《第七交响曲》中合唱部分的织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克利斯朵夫·潘德列茨基

二、第七交响曲

三、整体结构简述和两种织体形态

四、目的与意义

一、主调性织体

1.1齐唱型

1.1.1第一乐章

1.1.2第二乐章

1.1.3第四乐章

1.1.4第五乐章

1.1.5第七乐章

1.1.6齐唱型织体在第七交响曲中的表现作用

1.2和弦型及其线条化声部处理

1.2.1第一乐章

1.2.2第二乐章

1.2.3第三乐章

1.2.4第四乐章

1.2.5第五乐章

1.2.6第七乐章

1.2.7和弦型织体在第七交响曲中的表现作用

1.3主调性织体小结

二、复调性织体中的传统写法及“点描”“微复调”“多声向交互式音响”等现代作曲思维

2.1各乐章中所包含的复调性织体

2.1.1第一乐章

2.1.2第三乐章

2.1.3第五乐章

2.1.4第七乐章

2.2复调性织体小结

结论

三、整体结构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注释

附录二 《第七交响曲》中合唱歌词翻译

后记

展开▼

摘要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克利斯朵夫·潘德列茨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创造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引领的“音色—音响”观念,对20世纪中期的西方先锋派音乐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随着现代人审美的改变,潘德列茨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改之前的先锋派风格,而转为创作贴近现代人审美的新浪漫风格。他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就是一部其新浪漫风格非常成熟的代表作。
  本文以主调性与复调性这个分类方法来对《第七交响曲》中合唱织体形态进行分类、分析、总结与探索。文中不仅涉及传统风格的织体写法,也涉及到了“点描”、“微复调”、“多声向交互式音响”等现代作曲思维在这部合唱中的运用,旨在将潘德列茨基新浪漫风格的作曲技法在合唱中的运用进行窥探与学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