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姿势与不同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分析
【6h】

不同姿势与不同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选题依据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同步摄像与肌电测试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

3.1上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变化特征

3.1.1上斜40%RM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

3.1.2 上斜80%RM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

3.2 平板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变化特征

3.2.1 平板40%RM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

3.2.2 平板80%RM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

3.3 下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变化特征

3.3.1 下斜40%RM负荷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

3.3.2 下斜80%RM负荷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

4讨论

4.1 上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特征分析

4.1.1 不同动作阶段对上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1.2 不同握距对上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1.3 不同负荷对上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2 平板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分析

4.2.1 不同动作阶段对平板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2.2 不同握距对平板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2.3 不同负荷对平板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3 下斜卧推动作的肌电特征分析

4.3.1 不同动作阶段对下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3.2 不同握距对下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3.3 不同负荷对下斜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训练启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力量训练是增加肌肉力量的必要手段,它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体能要素之一,因此科学的训练方法已经成为肌肉力量训练的核心,受到学术界和运动队的广泛关注。
  对卧推训练锻炼哪些肌肉,主要发展哪些肌肉的力量,肌肉如何协同用力,不同类型下肌肉收缩的特征区别有哪些,锻炼者甚至教练员也纵说纷纭。教练员在进行力量训练安排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对力量训练负荷进行判断和评价。因此要确定哪种方法最有利于此动作的肌肉收缩,才能找出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本研究将采用表面肌电图测试和同步摄像法,研究上斜、平板、下斜三种体位,宽、中、窄三种握距,40%RM和80%RM两种负荷卧推时主要工作肌肉及肌肉协同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客观而准确的揭示肌肉的收缩特征规律,找出不同姿势与不同负荷卧推主要肌肉及其具体工作特征,提出科学训练方法,使训练有章可循,寻求最佳的、最有效的训练动作,为运动实践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结果证明: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是卧推动作的主动肌;而对三角肌后束、肱桡肌锻炼效果不明显;不同阶段,握距和负荷的改变对肌肉的锻炼效果有差异,部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各种姿势、负荷和握距组合中,三角肌前束的肌电变化值最大,也就是说,三角肌前束在卧推动作中受到的刺激最大;其次是胸大肌和肱三头肌。
  (一)不同阶段,对肌肉的锻炼效果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1)上斜体位时:40%RM负荷三种握距卧推时,对各肌肉的训练效果均为推起阶段好于下落阶段;80%RM负荷三种握距卧推时,对各肌肉的训练效果也均为推起阶段好于下落阶段。
  (2)平板体位时:40%RM负荷三种握距卧推时,除三角肌后束、肱桡肌以外,对其它肌肉的训练效果均为推起阶段好于下落阶段;80%RM负荷三种握距卧推时,除肱桡肌以外,对其它肌肉的训练效果也均为推起阶段好于下落阶段。
  (3)下斜体位时:40%RM负荷三种握距卧推时,除三角肌后束、肱桡肌以外,对其它肌肉的训练效果均为推起阶段好于下落阶段;80%RM负荷三种握距卧推时,除肱桡肌以外,对其它肌肉的训练效果也均为推起阶段好于下落阶段。
  (二)握距不同,对肌肉的锻炼效果不同。随着握距的增大,胸大肌、肱二头肌更多的行使原动肌功能,收缩力也显著增加的肌电变化值也显著增大,受到的训练刺激也增大;三角肌前束的肌电变化值逐渐减弱。握距越窄,越适合于肱三头肌的收缩,且前臂伸肌受到的刺激越大。具体区别如下:
  (1)上斜体位时:40%RM负荷卧推,宽握握法对三角肌前束、胸大肌下束、桡侧腕伸肌的训练效果好于其它握法,而窄握握法对肱三头肌、肱桡肌的训练效果较好;80%RM负荷卧推,宽握握法对肱二头肌的训练效果好于其它握法,而窄握握法对胸大肌上束、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胸大肌下束、桡侧腕伸肌的训练效果较好。
  (2)平板体位时:40%RM负荷卧推,宽握握法对胸大肌上束、肱二头肌、胸大肌下束训练效果好于其它握法,而窄握握法对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后束、桡侧腕伸肌的训练效果较好;80%RM负荷卧推,宽握握法对肱二头肌、胸大肌下束的训练效果好于其它握法,而窄握握法对胸大肌上束、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肱桡肌、桡侧腕伸肌的训练效果较好。
  (3)下斜体位时:40%RM负荷卧推,宽握握法对胸大肌下束、肱二头肌的训练效果好于其它握法,而窄握握法对肱三头肌、胸大肌上束、三角肌前束、肱桡肌、桡侧腕伸肌的训练效果较好;80%RM负荷卧推,宽握握法对肱二头肌的训练效果好于其它握法,而窄握握法其它肌肉的训练效果较好。
  (三)负荷不同,对肌肉的锻炼效果不同。本实验选择的两种负荷即40%RM和80%RM作为对比,后者是前者的两倍,两者相差较大,肌电变化值均为后者大于前者,且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了80%RM负荷卧推对主要肌肉的刺激明显大于40%RM;40%RM负荷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变化值随握距变化的趋势比较集中,而80%RM负荷卧推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变化值随握距变化呈现较大的波动变化。两种负荷的对比表明,相对80%RM负荷,40%RM负荷更适宜卧推动作收缩特征的研究,也是比较适合动作定型的训练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