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土地空间权法律问题探析
【6h】

我国土地空间权法律问题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土地空间权的概念研究

1.1空间的法律意义

1.1.1物权法上的空间

1.1.2空间与土地的关系

1.1.3土地空间权的客体范围

1.2土地空间权的概念及性质

1.2.1土地空间权概念、性质的不同认识

1.2.2土地空间权概念、性质的界定

1.3土地空间权的体系构成

第二章我国土地空间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土地空间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2.2我国土地空间权取得中的问题

2.2.1关于我国土地空间权的取得主体

2.2.2关于我国土地空间权的取得方式与程序

2.2.3关于我国土地空间权的消灭

2.3我国土地空间权行使中的问题

2.3.1关于空间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

2.3.2关于空间地上权与普通地上权之间的关系

2.3.3关于空间地役权与地役权之间的关系

2.3.4土地空间权行使的限制与救济

2.4土地空间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协调

第三章我国土地空间权的立法模式选择

3.1土地空间权立法模式的比较法考察

3.1.1美国——以制定法方式建立完备的土地空间权制度

3.1.2德国——“隐名”的土地空间权立法

3.1.3瑞士——形为空间役权,实为空间地上权

3.1.4日本——改良的土地空间权

3.1.5我国台湾地区——判例及学说推动的土地空间权立法

3.1.6小结

3.2对物权法及各草案之土地空间权规定的评析

3.3我国土地空间权的立法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以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物权法领域中,土地空间权是在对土地的利用由平面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而产生的新型权利。目前,土地空间权制度在西方国家相继建立,而反观我国,既没有相应立法可资参考,也没有形成判例规则,甚至学术理论的研究也存在过多分歧。有鉴于此,笔者根掘国外立法、学说及判例,兼顾我国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土地空间权的若干法律问题予以研究,以期能为立法及实务方面解决我国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土地空间权的基本概念。首先阐述了空间的法律意义,提出土地空间权以地上权范围以外的空间为客体;其次论述了土地空间权的概念及性质,明确了土地空间权的物权属性。最后总结了土地空间权的体系构成,将债权性质的空间利用权排除在外。第二部分着力研究我国土地空间权。首先分析我国土地空间权的立法现状,然后从我国土地空间权的取得、行使、与其他权利的冲突协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土地空间权与传统土地权利之间的关系,以确立土地空间权独立的法律地位。第三部分研究土地空间权的立法模式选择。首先考察了国外土地空间权立法经验并予以总结;接着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几种立法思路并对其进行了评析;最后,笔者提出了采取基本法与单行法并举的立法模式建议。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有关土地空间权的法律规范及学术资料,并运用比较方法、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资料进行整合,以达到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写作中,笔者采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思考进路,采用类型化的研究方法,考察土地空间权在现实中的表现及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的逻辑方法,对各种土地空间权类型的规则与制度设计进行提炼,最终反映在设计我国土地空间权立法模式的结论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