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大英盐湖原核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6h】

四川大英盐湖原核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高盐环境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2.2 嗜盐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2.3 嗜盐菌的嗜盐机理及细胞独特性

1.2.4 嗜盐菌的应用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内容与目标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

2.3.2 菌株生长环境基本情况分析

2.3.3 四川大英盐湖嗜盐、耐盐细菌的研究

2.3.4 四川大英盐湖嗜盐古菌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生长环境基本情况

3.2 四川大英盐湖嗜盐、耐盐细菌

3.2.1 嗜盐、耐盐细菌分离情况

3.2.2 嗜盐、耐盐细菌部分生物学特性

3.2.3 嗜盐、耐盐细菌ARDRA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

3.2.5 嗜盐、耐盐细菌苯酚降解能力测定

3.3 四川大英盐湖嗜盐古菌

3.3.1 嗜盐古菌分离情况

3.3.2 嗜盐古菌耐盐能力测定

3.3.3 嗜盐古菌16S rDNA序列测定

3.3.4 嗜盐古菌系统发育分析

4 讨论

4.1 四川大英盐湖基本情况

4.2 菌株分离

4.3 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4.4 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4.5 菌株的应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四川大英盐湖是抽取地下3042米处的盐卤水形成的一个极端高盐环境,其地下盐卤水含盐量超过了22%。本研究首次对该环境下的原核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寻找有利用价值的新类群。 本研究从四川大英盐湖采集水样和土样,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Na+、K+、SO42-、Cl-、Ca2+离子含量高,CO32-、HCO3-的含量很少,属氯化物-硫酸盐;另外,ph=6.0,呈酸性环境。 用三种培养基SP、Ma、CM进行嗜盐菌分离,共得到185株菌,主要培养特征为黄色和乳白色,表面平滑有光泽。用培养基SP共分离获得105株菌(占总菌株数56.7%),分离效果好于其他两种培养基。 对菌株的耐盐能力测定结果表明,185株菌中有116株为耐盐菌,48株为中度嗜盐菌,21株为极端嗜盐菌。pH梯度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63-1最适生长pH值为9.0,初步判定该类菌为嗜盐碱菌。温度梯度试验表明,大多数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0℃,属中温菌,而菌株S81-1在60℃也能较好生长。通过对菌株16S rDNA PCR产物的ARDRA分析和序列分析,将分离所得嗜盐、耐盐菌进行初步分类,结果显示,114株菌株嗜盐菌、耐盐菌主要分布在Salimicrobiu、Halomonas、Halobacillus、Virgibacillus、Idiomarina、Chromohalobacter、Halovibrio、Alkalibacillus、Halalkalibacillus、Marinococcus10个属中。可能有2株嗜盐菌为新种,分别属于Salimicrobium和Halomonas。苯酚降解实验中,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苯酚含量,得到1株菌(S24-1)能在60-72h内将100mL苯酚含量为500mg/L的基础培养基中的苯酚彻底分解。 用两种培养基MA、MC分离嗜盐古菌,共得到111株菌株,主要培养特征为不同深度的红色及无色,表面平滑或粗糙。培养基MC的分离效果好于MA,分离得到66株菌(占总菌株数的59.5%)。盐耐能力测定结果表明,111株菌株中57株为极端嗜盐菌,通过对菌株16S rDNA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结果显示,有15株菌为嗜盐古菌,主要分布在Halobacterium、Haloferax、Halorubrum3个属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